阴道恶性肿瘤
阴道恶性肿瘤的诊断

医生主要根据阴道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标准,结合病史、典型症状、辅助检查进行确诊。病理组织学检查是阴道恶性肿瘤诊断的关键。如肿瘤已侵及宫颈或扩展到宫颈外口,应归为宫颈癌。如肿瘤同时侵及阴道和外阴,应划归为外阴癌。此外,如果患者既往患宫颈癌,治疗结束5年内出现阴道癌(也有标准为10年),被定义为宫颈癌复发而不是新的原发癌。

诊断依据

1、确诊需病理组织学检查。

2、原发性阴道癌的诊断标准:

(1)原发病灶在阴道。

(2)宫颈活检未发现恶性肿瘤。

(3)其他部位未发现肿瘤。

3、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

(1)Ⅰ期:肿瘤局限于阴道壁。

(2)Ⅱ期:肿瘤侵及阴道旁组织,但未达骨盆壁。

(3)Ⅲ期:肿瘤扩展至骨盆壁。

(4)Ⅳ期:肿瘤范围超出真骨盆腔,或侵犯膀胱黏膜和(或)直肠黏膜,但黏膜泡状水肿不列入此期。①Ⅳa期:肿瘤侵犯膀胱和(或)直肠黏膜,和(或)直接蔓延超出真骨盆。②Ⅳb期:远处器官转移。

鉴别诊断

1、原发性与继发性阴道恶性肿瘤

继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由其他部位转移而来,可由宫颈或外阴肿瘤直接扩散;或由淋巴或血管转移而来,如子宫内膜癌和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亦可由非生殖系统肿瘤转移或直接扩散至阴道,如来自膀胱、尿道、尿道旁腺、直肠等部位;极少数来源于乳腺、肺,以及其他部位。

2、阴道尖锐湿疣

皮损初为淡红色、暗红色或污灰色乳头状隆起,逐渐增大加多,倾向融合,或相互重叠,根部有蒂,表面凹凸不平,湿润柔软成乳头样、菜花样或蕈样突起,病理活检可确诊。

3、阴道的子宫内膜异位

常好发于穹隆部。其结节随月经次数增多而增大,周围呈炎症性浸润状,往往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常有痛经或性交痛。阴道子宫内膜异位发生癌变时,在组织上必须看到正常的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腺癌之间的过渡形态。

4、前庭大腺恶性肿瘤

发生在接近阴道口侧壁的阴道平滑肌肉瘤与前庭大腺实性恶性肿瘤有时难以区别。可依据病理组织学检查做鉴别。

阴道恶性肿瘤的类型

根据病理诊断分类,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可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阴道恶性黑色素瘤及肉瘤。

1、鳞状细胞癌

大约90%的原发性阴道癌为鳞状细胞癌。

2、腺癌

原发于阴道的腺癌可有乳头状腺癌、粘液腺癌、腺鳞癌、小细胞癌及透明细胞癌。这些类型中目前研究最为透彻的是透明细胞癌。发生于阴道的透明细胞癌约占原发性阴道癌的10%。大多数透明细胞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为18~24岁。一般认为患者在胚胎期暴露于己烯雌酚,尤其是孕18周以前。大约70%的透明细胞腺癌患者其母亲孕期曾服用雌激素,阴道腺病与阴道透明细胞癌有一定关系。

3

疾病相关 更多»
神经鞘瘤属于什么肿瘤

神经鞘瘤属于良性肿瘤。它起源于神经鞘的施万细胞,是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从肿瘤特性来看,神经鞘瘤通常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相对清楚。它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如颅内、椎管内以及四肢等周围神经。不同部位的神经鞘瘤表现各异,例如颅内听神经鞘瘤,常以一侧耳鸣、听力下降起病;椎管内神经鞘瘤可压迫脊髓,引起一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四肢的神经鞘瘤多表现为局部的肿块,可伴有疼痛或感觉异常。在治疗方面,手术切除是神经鞘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潘琪 主任医师
阴道囊肿会自己消失吗

阴道囊肿通常不会自己消失,多数需通过医学干预处理,仅极少数因生理性原因短暂存在的小囊肿可能自行缓解,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阴道囊肿的形成多与组织结构异常或慢性刺激有关:常见类型包括中肾管囊肿、包涵性囊肿或巴氏腺囊肿。这些囊肿的囊壁由上皮细胞构成,会持续分泌液体,导致囊肿逐渐增大或维持现状,且阴道环境潮湿、易受摩擦,可能加重局部炎症或感染,进一步阻碍囊肿吸收。发现阴道囊肿后,建议先观察囊肿大小、位置及是否伴随症状。若囊肿较小、无症状,可暂不处理,但需每3-6个月复查妇科超声

孙晓峰 主任医师
肋骨肿瘤一般长在哪里

肋骨肿瘤一般多发生于肋骨体部,也就是肋骨中间较长的部分,不过也可能出现在肋骨的任何部位,比如靠近胸骨的肋软骨连接处或肋骨末端。其生长位置与肋骨的解剖结构、血供特点以及局部组织特性有关,不同性质的肿瘤在肋骨上的分布可能略有差异。肋骨体部是肋骨的主要承重和支撑区域,血供相对丰富,且骨组织代谢活跃,这些特点为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肋骨体部表面积较大,受到外界刺激或内部基因突变的影响概率更高,因此更容易发生肿瘤性病变

陈镇秋 主任医师
肿瘤会自行消失吗

肿瘤一般不会自行消失。肿瘤是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肿块,多数情况下具有持续生长的特性,不会自行消退。肿瘤的形成涉及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导致细胞失去正常调控而异常增殖。这种异常增殖的细胞通常不会自行停止生长或消退,反而可能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大,甚至侵犯周围组织或发生转移。虽然极少数情况下,某些良性肿瘤可能因局部炎症反应或免疫系统的清除作用而暂时缩小或消失,但这种情况极为罕见,不能作为普遍规律。发现肿瘤后,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以明确肿瘤的性质、大小和位置

尤长宣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癌症
宫颈癌 前列腺癌 卵巢癌 子宫癌 睾丸癌 阴茎癌
妇科肿瘤
子宫肌瘤 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肉瘤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子宫平滑肌肉瘤
发热
潮热 间歇热 回归热 波状热 反复发热 慢性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