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根据患者外伤史及相关病史,以及出现结节、斑块、疣状增生、破溃、出血等表现,再结合体格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还需要与化脓性肉芽肿、基底细胞癌、脂溢性角化病等疾病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
1、化脓性肉芽肿
临床表现为疣状增生、溃疡、出血等,与恶性小汗腺汗孔瘤相似。病理结果显示,隆起肿瘤周围正常表皮组织向内生长,形成一收缩带,似领圈状。真皮内见内皮细胞聚集成实体状,大多数区域可有腔隙形成,从裂隙状到明显扩张不等。多数管腔内皮细胞增生、肿胀,突向管腔,也可无腔隙形成。肿瘤与下方组织分界明显。结合病理结果可相鉴别。
2、基底细胞癌
临床可表现出结节、溃疡等。病理检查可见细胞巢团呈地图样侵袭生长,巢周细胞栅栏状排列,多可见与周围间质的收缩间隙。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可相鉴别。
3、脂溢性角化病
脂溢性角化病主要表现为1个或数个淡黄或浅褐色,略高出皮面的扁平丘疹或斑块,直径一般小于3cm。好发于面部,特别是颞部,其次为手背、躯干和四肢。不同皮损间外观、大小、形态、触感等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可伴有瘙痒。病理检查可见基本特点为向外生长,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呈乳头瘤样增生,有假性角囊肿,有的损害在增生的角质形成细胞中有多数黑色颗粒。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可相鉴别。
4、其他疾病
还可通过组织病理检查将本病与Bowen病及无色素性黑素瘤进行鉴别。
神经鞘瘤属于良性肿瘤。它起源于神经鞘的施万细胞,是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从肿瘤特性来看,神经鞘瘤通常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相对清楚。它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如颅内、椎管内以及四肢等周围神经。不同部位的神经鞘瘤表现各异,例如颅内听神经鞘瘤,常以一侧耳鸣、听力下降起病;椎管内神经鞘瘤可压迫脊髓,引起一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四肢的神经鞘瘤多表现为局部的肿块,可伴有疼痛或感觉异常。在治疗方面,手术切除是神经鞘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胆囊萎缩并没有绝对“缩小到多小即算严重”的固定数值标准,但当胆囊长径小于3厘米、前后径小于1厘米,或胆囊几乎完全失去正常形态、仅剩薄层纤维组织时,通常提示病情较严重,需高度重视。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正常成人胆囊长径约7-10厘米,前后径约3-4厘米。当胆囊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长期刺激发生萎缩时,其储存和浓缩胆汁的能力会显著下降,影响消化功能。若萎缩至上述范围,往往意味着胆囊已失去正常生理功能,且可能伴随胆囊壁增厚、钙化,甚至存在癌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