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性瘢痕
增生性瘢痕的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的原则为早期、联合、充分治疗。因为增生性瘢痕有自行蜕变、软化的可能,若无特殊原因,应先行非手术疗法,包括局部外用药物、瘢痕内药物注射、弹力加压、冷冻、基因调控、激光等。严重者可行手术切除联合其他疗法。

一般治疗

压力疗法主要形式是弹力绷带、压力服、加压垫,以及为面部瘢痕定制的透明加压面罩等。医生一般建议于创面愈合或者植皮皮片成活两周内开始利用压力疗法进行治疗,时长一般不可短于6个月。

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外用含洋葱提取物制剂,适用于未成熟或红色增生性瘢痕以及烧伤后增生性瘢痕。

2、局部药物注射

(1)皮质类固醇激素或5-氟尿嘧啶:适用于硅酮制剂治疗不理想或瘢痕增生较为严重、出现瘙痒症状的线性增生性瘢痕。目前皮质类固醇激素代表药物有曲安西龙、丙酮化物、利多卡因等。两者联用可以使瘢痕的硬度、厚度等得到有效改善。但是这两类药物都有一定的缺点,如注射过程较为疼痛,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如色素沉着和局部组织塌陷等。

(2)博来霉素:是一种具有细胞毒性的抗肿瘤药物,注射治疗对增生性瘢痕有一定的疗效。

(3)丝裂霉素C:适用于严重的线性增生性瘢痕。

(4)干扰素:是天然存在的抗纤维化细胞因子,但是其注射过程较为痛苦,且费用昂贵。

(5)其他:如A型肉毒毒素注射,被证明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具体机制与应用仍然在研究当中。

手术治疗

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和功能或外观毁损的增生性瘢痕可以考虑外科手术。

1、手术切除缝合术

根据瘢痕的性质、大小、周围皮肤与器官的关系、基底状态等因素不同,又可分为三种方式,即直接切除缝合、分期切除缝合和瘢痕内切除缝合。

(1)直接切除缝合:适用于线状、条状的小面积、局限性瘢痕,其宽度一般为2-4cm。多数情况下切口的方向与瘢痕纵轴的方向一致,但是有一些情况受瘢痕所在部位的影响,切口方向与瘢痕纵轴方向不一致。

(2)分期切除缝合:瘢痕分期切除缝合是在瘢痕面积较宽而不能一次将瘢痕全部切除,或勉强切除,切口缝合有明显张力的情况下采用的分两次或数次将瘢痕全部切除的手术方法。

(3)瘢痕内切除缝合:切除瘢痕时不能将瘢痕全部切除,切口仅限于瘢痕内,不能外延至正常皮肤,留下瘢痕边缘的部位组织进行缝合,这种手术方法称为瘢痕内切除缝合。常用于严重的增生性瘢痕。瘢痕内切除可以不刺激切口胶原组织合成,降低复发率,即使出现复发,也不会超过原来的瘢痕损伤范围。

2、瘢痕挛缩松解术

当瘢痕收缩过度造成挛缩,引起功能性障碍时应考虑瘢痕挛缩松解术。其中Z-成形术、W-成形术有助于减少瘢痕张力、减少复发风险。波浪形切口法或S-成形术也可用于线性增生性瘢痕的重建,效果良好。

3、游离皮片移植术

供皮区的选择尽量与植皮受区色泽、质地相似,且以不影响供皮区的功能和外形为原则,所需皮片较大者,多选择四肢宽敞部分或躯干。医生可能会手工切取皮片,也可能借助专用器械来获得切皮。

4、皮瓣移植术

皮瓣是包括皮肤、皮下组织等,具有自身血液供应的复合组织块。在皮瓣形成与转移过程中,必须有一部分与本体(供皮瓣区)相连,此相连的部分称为蒂部。医生会在供区选取合适的带蒂的皮瓣,然后移植到受区。

5、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是通过增加置入皮下扩张器的容量,对表面皮肤产生压力,使其产生“额外的皮肤”,利用新增加的皮肤转移覆盖创面的技术。

相关解析
刘春宜 主治医师

皮肤科 襄阳市中心医院

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方法是什么

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还可以通过物理疗法,甚至手术等方式治疗。增生性瘢痕可以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或者使用硅酮制剂等药物治疗,红色增生性的瘢痕以及烧伤烫伤后引起的增生性瘢痕,还可以外用含有洋葱提取物的制剂,促使瘢痕恢复。药物治疗期间还可以辅助激光、冷冻、放射疗法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时间较长的增生性瘢痕,还可以通过瘢痕挛缩松解术、皮瓣移植手术的方式治疗。

观看语音
张云松 主任医师

整形美容激光中心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增生性瘢痕打针有用吗

一般我们提到的增生性瘢痕打针是指的打激素类的药物,比如说曲安奈德,也有人去打控制血管生长的一些药物,如果说找到了正规的医院正规的医生,给予一个正规地正确地药物的注射,是非常有效的。比如说曲安奈德的注射,它是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是非常有效的,但是由于曲安奈德它是一种长效强效的激素,如果说注射量过大或者注射次数过多,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副作用。比如说我们的男孩子可能容易长暗疮,女孩子可能容易引起月经的失调和紊乱。这个时候我们就主张大家注射联合其它的方式一起去治疗,比如说注射联合手术,联合激光治疗以及联合放射治疗等等。这样每一种治疗的次数和剂量都会降低,它们相应的副作用都会降低,达到既能够很好地控制增生性...

观看视频
疾病相关 更多»
增生到癌变一般几年

增生到癌变的时间并非固定,短则数月,长则可达十几年甚至更久,这主要取决于组织类型、个体差异及外界因素的综合作用。了解这一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癌症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增生作为细胞异常增殖的表现,其到癌变的转变受多种因素制约。不同组织的增生到癌变时间差异显著,如食管上皮重度增生者癌变风险较高且时间可能较短,而乳腺增生的癌变过程则相对较长。同时,个体差异如遗传背景、免疫状态及生活习惯等,也会深刻影响这一过程。有癌症家族史或长期暴露于致癌物质的人群,其增生到癌变的风险和时间都可能增加

尤长宣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皮肤病
带状疱疹 毛囊炎 尖锐湿疣 手足口病 水痘 风疹
黑癣 叠瓦癣 癣菌疹 毛癣 脓癣 明癣
寄生虫病
蛲虫病 包虫病 蛔虫病 钩虫病 绦虫病 肝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