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状血管瘤
丛状血管瘤的诊断

根据病史、皮损表现、血常规、凝血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可以诊断,一般会排除卡波西(Kaposi)肉瘤、婴儿血管瘤、化脓性肉芽肿等疾病。

诊断依据

1、病史

(1)曾诊断为丛状血管瘤并行手术治疗者需考虑丛状血管瘤复发。

(2)具有丛状血管瘤家族史。

(3)具有可能导致血管畸形的妊娠、肝移植史等。

(4)皮损部位有过创伤或感染等。

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不均匀粉红色至红色斑疹,边界不清,质韧或硬,表面可有丘疹,皮下可触及结节,部分皮损表面毛发增多,可伴疼痛与触痛,增长缓慢,通常大小为2cm~5cm。可伴有Kasabach-Merritt现象即临床表现为血管瘤迅速增大并向周围扩散、质硬有触痛、皮损处温度升高、皮损颜色变暗、局部有瘀斑等症状。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通常无特异性,常用来作为鉴别诊断的辅助检查,若本病伴有Kasabach-Merritt现象,可见血常规血小板降低,通常低至20×109/L;凝血六项检查纤维蛋白原降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或D-二聚体增高;核磁共振检查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

(2)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肿瘤边界不清,真皮和皮下组织内有多个散在分布的由血管内皮细胞和外皮细胞组成的毛细血管小叶,小叶内增生的细胞呈同心旋涡状排列,低倍镜下呈“炮弹样”分布,小叶之间为真皮胶原和皮下组织构成,可见纤维化。增大的内皮细胞排列较为紧密,使毛细血管辨认较困难,可突入血管腔而使管腔呈裂隙状、半月形或阻塞血管腔;免疫组化检查:可见CD31(+)、CD34(+)、FⅧRAg(+)、VEGF(+)、vimentin(+)、SMA(+)、CD61(+)、D2-40(+)、GLUT-1(-)。

鉴别诊断

1、卡波西(Kaposi)肉瘤

又名多发性特发性出血性肉瘤,临床分为4型,分别是经典型、非洲型、同种异质移植型和艾滋病相关型。主要表现为具有特征性的斑块、结节等。丛状血管瘤需要与其在组织病理上的血管瘤性损害进行鉴别,卡波西肉瘤的血管瘤性损害主要表现为大小不一的由成纤维细胞围绕的血管腔,间质常见红细胞溢出、含铁血黄素沉积和梭形细胞呈条索状交织排列。而丛状血管瘤主要表现为真皮和皮下组织内有多个散在分布的由血管内皮细胞和外皮细胞组成的毛细血管小叶,小叶内增生的细胞呈同心旋涡状排列,低倍镜下呈“炮弹样”分布,小叶之间为真皮胶原和皮下组织构成,可见纤维化。增大的内皮细胞排列较为紧密,使毛细血管辨认较困难,可突入血管腔而使管腔呈裂隙状、半月形或阻塞血管腔。

2、婴儿血管瘤

多发生于出生1个月内的婴儿,早期表现为淡红色斑点,后迅速增大成大的红斑或肿块,突出皮面。丛状血管瘤可以通过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与之鉴别,在组织病理学中,婴儿血管瘤前期生长更为迅速,不断向周围扩展;在免疫组化检查中,婴儿血管瘤可见D2-40(-)、GLUT-1(+),而丛状血管瘤D2-40(+)、GLUT-1(-)。

3、化脓性肉芽肿

又称为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一般于外伤后发生,早期表现为鲜红或棕红色丘疹,后增大形成结节,一般直径为5mm~10mm,质软,易出血。丛状血管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主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不均匀粉红色至红色斑疹,边界不清,质韧或硬,表面可有丘疹,皮下可触及结节,一般直径为2cm~5cm。两者还可以通过组织病理学进行鉴别。

疾病相关 更多»
神经鞘瘤属于什么肿瘤

神经鞘瘤属于良性肿瘤。它起源于神经鞘的施万细胞,是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从肿瘤特性来看,神经鞘瘤通常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相对清楚。它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如颅内、椎管内以及四肢等周围神经。不同部位的神经鞘瘤表现各异,例如颅内听神经鞘瘤,常以一侧耳鸣、听力下降起病;椎管内神经鞘瘤可压迫脊髓,引起一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四肢的神经鞘瘤多表现为局部的肿块,可伴有疼痛或感觉异常。在治疗方面,手术切除是神经鞘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潘琪 主任医师
脉络丛囊肿9mm算大吗

脉络丛囊肿9mm一般算大。通常脉络丛囊肿在正常胎儿中较小且可能自行消退,而9mm的囊肿尺寸相对较大,可能引发关注。脉络丛囊肿在胎儿发育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多数情况下囊肿较小且不会对胎儿造成明显影响,甚至可能随着孕周增加而自行消退。然而,当囊肿尺寸达到9mm时,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存在某些异常情况。较大的囊肿有可能对周围脑组织产生压迫,影响胎儿的脑部发育,因此被视为相对较大的囊肿,需要引起医生和家长的重视。发现胎儿脉络丛囊肿9mm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

潘琪 主任医师
淋巴瘤有一辈子没事的吗

淋巴瘤是否会影响终身与病理类型、分期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部分惰性淋巴瘤患者可能终身病情稳定,而侵袭性淋巴瘤若不治疗则可能危及生命。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属于惰性淋巴瘤,生长缓慢,早期患者若无症状且肿瘤负荷低,可暂不治疗,定期观察即可,部分人可能长期带瘤生存甚至终身病情无进展。但侵袭性淋巴瘤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迅速进展,危及生命。此外,霍奇金淋巴瘤早期经规范治疗后,治愈率较高,多数患者可长期生存

尤长宣 主任医师
脑血管狭窄是大病吗

脑血管狭窄属于较为严重的疾病。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狭窄程度、症状表现及对脑功能的影响。若狭窄较轻且无症状或仅轻微头晕、头痛,积极治疗后预后通常较好;但若狭窄严重,可能引发脑梗死、瘫痪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需高度重视并积极治疗。脑血管狭窄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多方面。轻度狭窄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头痛、眩晕、肢体无力、言语障碍、视力问题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若不及时治疗,狭窄可能导致急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此外,脑血管狭窄还可能反复发作,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

潘琪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梗死
脑梗死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塞 大面积脑梗塞 脑腔隙性梗塞 脊髓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