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小的皮损可以进行完全性手术切除,对于不宜手术切除的皮损可以使用激素进行治疗,还可以使用阿司匹林来控制与Kasabach-Merritt现象相关的血小板相互作用、疼痛及血管瘤的生长。
一般治疗
患者病灶稳定无增大、无临床症状以及不伴有KMP时可以不进行治疗,需要关注皮损状况及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六项等以判断皮损的严重情况以及有无并发KMP。
药物治疗
当病灶增大或出现临床症状时应该采取药物治疗。
1、不伴有KMP
可口服泼尼松龙进行治疗,同时口服阿司匹林辅助治疗,在服用3周-4周后评估临床疗效并确定是否停药。
2、伴有KMP
(1)一线治疗:口服泼尼松龙或静脉注射甲强龙,同时每周一次静脉滴注长春新碱进行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联合静脉注射环磷酰胺。注意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小板变化情况,在手术前或有急性出血时可以静脉输注血小板进行治疗。
(2)二线治疗:口服雷帕霉素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
少数局限、表浅的病灶可以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完全性手术切除。
化疗
丛状血管瘤伴有KMP时需要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化疗来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化疗一般采用静脉滴注长春新碱,当效果不佳时,需要联合静脉注射环磷酰胺。这两个药物一般会有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
神经鞘瘤属于良性肿瘤。它起源于神经鞘的施万细胞,是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从肿瘤特性来看,神经鞘瘤通常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相对清楚。它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如颅内、椎管内以及四肢等周围神经。不同部位的神经鞘瘤表现各异,例如颅内听神经鞘瘤,常以一侧耳鸣、听力下降起病;椎管内神经鞘瘤可压迫脊髓,引起一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四肢的神经鞘瘤多表现为局部的肿块,可伴有疼痛或感觉异常。在治疗方面,手术切除是神经鞘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脉络丛囊肿9mm一般算大。通常脉络丛囊肿在正常胎儿中较小且可能自行消退,而9mm的囊肿尺寸相对较大,可能引发关注。脉络丛囊肿在胎儿发育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多数情况下囊肿较小且不会对胎儿造成明显影响,甚至可能随着孕周增加而自行消退。然而,当囊肿尺寸达到9mm时,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存在某些异常情况。较大的囊肿有可能对周围脑组织产生压迫,影响胎儿的脑部发育,因此被视为相对较大的囊肿,需要引起医生和家长的重视。发现胎儿脉络丛囊肿9mm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