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血管瘤
食管血管瘤的治疗

治疗原则

瘤体小且患者无症状时,可以随访观察。对于有明显症状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全身状况、血管瘤的大小、部位等采用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其他治疗无效时,可给予放射治疗。常见的内镜治疗有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内镜下激光、套扎、微波及硬化剂注射等。常见手术方式有食管部分切除、胃食管吻合术等。

药物治疗

1、胃肠动力药

适用于术后上腹饱胀者,常用药物有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伊托必利、莫沙必利、马来酸曲美布丁等。

2、抑酸药

适用于有食物反流、反酸者以及医生根据术后病情常规用药。常用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等。

3、止血药

适用于呕血、便血者,常用药物云南白药、生长抑素、奥曲肽、垂体加压素等。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食管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肿瘤较小者可采用内镜下治疗,对于多发或病灶较大、病变范围较广者,宜行食管肿瘤剔除术、食管切除术。手术效果满意,预后良好,恶变罕见。

1、内镜治疗

(1)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MR):EMR术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以其出血少、时间短、恢复快的优势,成为直径<25mm的肿瘤治疗的首选治疗方式。在手术开始前,医生会给患者注射镇痛剂,让患者的肌肉放松。医生使用一根带有光源和摄像头的纤维软管从喉咙插入,在插入喉咙前,医生会在患者的喉咙处喷洒麻醉药物,使内窥镜的进入更加顺利,进入后寻找食管的病变并去除异常组织。整个手术过程,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移动或压力但不会感到疼痛。

(2)内镜下激光、套扎、微波及硬化剂注射:该术试适用于瘤体较小时,医生会采用内镜下激光烧灼、圈套器套扎、微波灼烧,并辅以硬化剂注射治疗,最终去除肿瘤。

2、肿瘤摘除术

对于体积较小的肿瘤可行肿瘤摘除术,但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逐渐被内镜治疗取代。

3、食管切除术

对于多发或病灶较大、病变范围较广者,需进行开胸肿瘤切除,必要时需进行消化道重建,手术损伤较大。近年开展的胸腔镜微创肿瘤术,减少了开胸手术的比例,大大减小了手术创伤。

放射治疗

对已明确诊断,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病变较大不宜切除者,或其他治疗无效时可给予放射治疗,通过射线照射病变组织,使肿瘤缩小,缓解症状,但不能根除。

其他治疗

对于因食管血管瘤而发生急性大出血的患者,可临时采用三腔两囊管压迫治疗,经鼻腔插入,注气入食管囊,充气后可以膨起,像个小皮球,压迫食道内壁,防止进一步出血,病情稳定后进一步手术治疗。

相关解析
王祥 主任医师

肿瘤科 泰州市中医院

食管血管瘤能不能微创手术

这是可以进行微创手术的,主要是因为它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减轻痛苦,除此之外也可以服用一些抗肿瘤类的药物来进行控制,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病情程度,而且在饮食上还要注意可以多吃一些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这样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同时还要少说话。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黄斑瘤什么意思

黄斑瘤,这一术语涵盖了眼部和皮肤两种不同类型的瘤样病变。眼部黄斑瘤影响视网膜黄斑区,可能威胁视力;皮肤黄斑瘤则是皮肤表面的良性肿瘤,主要影响美观。眼部黄斑瘤,作为视网膜的一种病变,其成因复杂,可能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遗传因素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有关。患者常出现视力模糊、中央视觉丧失等症状,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治疗眼部黄斑瘤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可能涉及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或手术等多种方法。皮肤黄斑瘤则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的黄色或橙色扁平肿块,由脂肪组织积聚而成

王帅 副主任医师
胃间质瘤是什么性质的瘤

胃间质瘤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属于交界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可能发生于胃部以外的肠道部位,如小肠、结直肠等。胃间质瘤的形成涉及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比如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亚硝胺、多环芳烃等,可能导致胃黏膜细胞受损,进而引发肿瘤。再比如遗传性基因突变,如KIT基因、PDGFRA基因等异常,也可能导致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从而引发胃间质瘤。胃间质瘤的症状多样化,可能包括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出血、贫血、恶心和呕吐以及胃肠道梗阻等

尤长宣 主任医师
高压170会爆血管吗

高压170即高压170mmHg,爆血管一般是指血管破裂。血压达到170mmHg属于2级高血压,虽然短期内直接引发血管破裂的风险不高,但长期维持这个水平会显著增加血管损伤和破裂的可能性。是否发生血管破裂不仅取决于血压数值,更与血压持续时间、血管健康状况及其他基础疾病密切相关。从病理机制来看,170mmHg的血压会使血管内皮承受持续的高压冲击,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若患者本身存在动脉瘤、血管畸形或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血管破裂风险将大幅上升

赵士超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胃病
慢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急性单纯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小儿胃炎
富贵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肌梗塞 脑中风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