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肉瘤是由肝血窦内皮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具体病因以及发病机制不够明确。总体而言,肝血管肉瘤的发生与环境中的致癌物质,服用部分药物史有关。此外,可能与射线、血色病、酒精性肝硬化有关,另有部分患者找不到特殊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多与接触化学致癌物质、药物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1、化学致癌物质
总体而言,50%的肝血管肉瘤与化学致癌物质接触史相关,如氯乙烯、砷等。虽然化学致癌物导致此病的确切发病率未知,但是有氯乙烯接触史的人的发病风险是正常人的400倍。
2、药物
肝血管肉瘤的发生与雄激素代谢合成的类固醇、雌激素、口服避孕药、苯乙肼和酮酸有关。
3、遗传因素
与氯乙烯单体暴露相关的肝血管肉瘤患者被发现具有TP53基因突变,25KRAS-2基因突变可能与散发性以及诱导肝血管肉瘤的发生有关。
脾虚一般建议先治肝再调脾,中医认为肝与脾关系密切,肝气郁结或肝火过旺易克制脾土,导致脾虚加重,因此需先疏肝理气,再重点健脾以恢复运化功能。中医五行理论中,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为正常制约关系,但若肝气不舒,肝木过度克制脾土,会直接导致脾虚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乏力)。此时若单纯健脾,肝郁未解,脾虚易反复。因此需先通过疏肝缓解肝气对脾的压制,再配合健脾增强脾的运化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脾虚。若脾虚伴随明显情绪问题(如易怒、胸闷)、月经不规律或两胁胀痛,更需优先考虑疏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