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血管炎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病。它主要表现为类似荨麻疹的风团样皮疹,但这些皮疹持续时间比普通荨麻疹长,通常超过24小时,消退后还可能留下色素沉着,同时伴有瘙痒、疼痛或灼烧感,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关节痛、腹痛、乏力等全身症状。这种疾病的发病与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密切相关。当机体免疫系统紊乱时,产生的免疫复合物会沉积在皮肤小血管壁,激活补体系统,引发血管炎症反应,从而导致皮肤及其他器官出现病变。此外,感染、药物刺激、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也可能诱发荨麻疹血管炎
胃癌肝转移并不意味着没救。虽然病情进入晚期,治疗难度增大,但通过综合治疗手段,仍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甚至能实现长期带瘤生存。治疗效果与患者身体状况、转移灶数量和大小、治疗方案选择等因素密切相关。胃癌发生肝转移,表明癌细胞已通过血液或淋巴途径扩散至肝脏。以往,这类患者的预后较差,但随着医学发展,治疗手段不断丰富。例如,通过手术切除肝转移灶、射频消融等局部治疗,配合全身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可有效控制肿瘤进展
人工肝治疗的意义重大,它是借助体外循环装置替代部分肝脏功能的治疗手段,主要用于急性肝衰竭、慢性肝病急性加重等严重肝脏疾病的救治。对于急性肝衰竭患者,人工肝可暂时清除体内毒素、代谢废物,为肝细胞再生争取时间,提高生存率;对于慢性肝病患者,能帮助稳定病情、延缓肝衰竭进展,为肝移植创造条件或延长等待移植的时间。此外,人工肝还可辅助治疗肝性脑病、严重黄疸等并发症,改善患者症状,提升生存质量。人工肝治疗分为非生物型、生物型和混合型三种
AD通常指冠状动脉的"前降支",全称为左前降支,是左冠状动脉的重要分支,负责供应左心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的血液。左前降支是冠心病最常累及的血管之一,其狭窄或闭塞可导致前壁心肌梗死,表现为胸痛、心电图V1-V4导联ST段抬高,危险性较高。临床根据病变位置分为近段、中段、远段,近段病变对心肌影响更大。诊断依赖冠脉CTA或造影,治疗包括药物、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需注意,少数情况下"AD"也可能被误写为其他缩写,需结合语境判断
肝脓肿穿刺后的痊愈时间通常需2周至1个月,部分复杂病例可能更长。1.单纯性小脓肿:若脓肿直径<5cm、感染较轻,穿刺引流后配合抗生素治疗,多数患者1-2周内体温恢复正常,2-3周脓肿逐渐吸收,约1个月左右影像学检查显示基本愈合。2.复杂性大脓肿:若脓肿直径>5cm、多发或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病,可能需多次穿刺或置管引流,治疗周期延长至3-4周甚至更久,完全痊愈可能需1-2个月,需定期复查肝功能和影像学。穿刺后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及脓肿超声,观察引流液量及性质
肝衰竭最怕三种东西:酒精、高蛋白质食物、肝毒性药物。1.酒精:酒精主要在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乙醛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会加重肝细胞损伤,干扰肝脏正常代谢和修复功能,导致病情恶化。2.高蛋白质食物:肝衰竭患者肝脏代谢功能下降,摄入过多蛋白质,如肉类、豆类等,会使氨等含氮物质产生过多,超出肝脏处理能力,易诱发肝性脑病。3.肝毒性药物:部分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会直接损害肝细胞,或增加肝脏代谢负担,进一步加重肝衰竭程度
肝ca考虑不一定是癌。在CT、MRI等影像学报告中出现“肝ca考虑”,通常指肝脏占位性病变具有恶性特征,临床医生会据此判断恶性可能性较大。然而,影像学检查存在局限性,部分良性病变或不典型肝癌可能出现类似表现,且不同医生对影像的解读可能存在差异。因此,“考虑”仅代表倾向性意见,并非最终诊断。肝癌的确诊必须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标记等才能明确是否为恶性肿瘤。总结来说,“肝ca考虑”提示肝脏病变恶性风险较高,但并非确诊依据
健康动脉短期可耐受收缩压180-200mmHg,但长期超过正常范围,如≥140/90mmHg,会损伤血管;静脉血管超过20mmHg易出现淤血;毛细血管仅能承受20-30mmHg。1.动脉血管:健康年轻人动脉弹性好,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收缩压可短暂升至180-200mmHg而不破裂,但长期高于140/90mmHg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硬化,甚至形成动脉瘤。动脉硬化或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下降,耐受压力降低,可能在收缩压160mmHg左右出现血管损伤或破裂风险
肝囊肿手术住院时间一般为3-7天,具体时长受手术方式、囊肿大小及患者恢复情况等因素影响。目前,肝囊肿手术主要有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和传统开腹手术两种方式。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几个小孔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将囊肿顶部切除,使囊液引流到腹腔,由腹膜吸收。这种手术方式对患者身体损伤较小,术后疼痛轻,一般术后1-2天可下床活动,若恢复顺利,3-5天即可出院。而传统开腹手术,需要在腹部切开较大切口,直视下进行囊肿处理,对患者创伤较大,术后恢复相对较慢
肉瘤小疙瘩可能是皮肤纤维瘤、脂肪瘤、脂溢性角化病、软纤维瘤等良性皮肤病变,也可能是恶性肿瘤的早期表现。1.皮肤纤维瘤:多因皮肤外伤,如蚊虫叮咬、搔抓后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所致,表现为直径数毫米至1厘米的坚硬结节,表面光滑或粗糙,颜色为淡红、棕褐或与皮肤同色,好发于四肢伸侧,一般无自觉症状。2.脂肪瘤:脂肪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与遗传、脂肪代谢异常有关,表现为质地柔软、边界清晰的皮下肿块,可推动,生长缓慢,常见于肩、背、颈部,通常无疼痛
通过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测的肝弹性硬度值正常值范围为2.8-7.4kPa,不同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可能会导致正常参考值存在一定差异。在健康状态下,肝脏细胞排列有序,细胞外基质成分相对稳定,此时肝脏质地柔软,弹性硬度值处于正常范围。当肝脏受到长期慢性损伤,如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酒精性肝病患者长期大量饮酒,或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免疫系统攻击肝脏等,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机体启动修复机制,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取代正常肝组织,导致肝脏逐渐变硬,弹性硬度值随之升高
半枝莲作为一种中草药,如果大量或不当使用,则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反之,适量且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伤肝:大量使用半枝莲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半枝莲虽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其成分复杂,含有一些可能对肝脏产生负担的化学物质。在大量或长期不当地使用下,这些成分可能积累并对肝脏造成毒性作用,导致肝脏功能受损,严重时甚至引发药物性肝炎、肝损伤等不良反应。2、护肝: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半枝莲则具有一定的护肝效果
高压170即高压170mmHg,爆血管一般是指血管破裂。血压达到170mmHg属于2级高血压,虽然短期内直接引发血管破裂的风险不高,但长期维持这个水平会显著增加血管损伤和破裂的可能性。是否发生血管破裂不仅取决于血压数值,更与血压持续时间、血管健康状况及其他基础疾病密切相关。从病理机制来看,170mmHg的血压会使血管内皮承受持续的高压冲击,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若患者本身存在动脉瘤、血管畸形或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血管破裂风险将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