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瘤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病因不明,多为散发性,部分为相关性家族性综合征。可由染色体畸变引起,其中最常见为17和18号染色体易位和18号染色体部分缺失。此外,基因突变也可能引起。
基本病因
1、染色体易位
最常见的为17和18号染色体易位和18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基因突变也会引起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2、基因突变
肿瘤抑制基因突变、神经纤维蛋白编码基因突变,都可引起相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NET,也可能与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瘤有关。
危险因素
有家族遗传病史者,更容易患本病。
促甲状腺激素偏高通常是甲减的表现,而非甲亢。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主要作用是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对垂体的负反馈抑制作用减弱,垂体就会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试图刺激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此时TSH会偏高。而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对垂体产生负反馈抑制,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TSH会偏低
胰岛素水平升高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关系。胰岛素抵抗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核心特征之一,约7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当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时,胰腺会代偿性分泌更多胰岛素,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过高的胰岛素水平会刺激卵巢分泌过量雄激素,进而抑制卵泡正常发育,形成多囊样改变。同时高胰岛素还会加重肥胖,形成恶性循环。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升高更为明显,但瘦型患者也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长期高胰岛素状态不仅影响生殖功能,还会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谢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