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高血糖素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坏死溶解性移行性红斑(NME)、糖尿病、贫血、体重减轻等,以上症状又称为胰高血糖素综合征。临床上,病人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也可以表现出多种症状。坏死溶解性移行性红斑是本病最显著的特征性临床改变,常为病人首要的临床症状。
典型症状
1、皮肤病变为特征性表现。最初多从嘴、阴道、肛门周围皮肤开始,表现为区域性的红斑、脱屑性红色斑丘疹,皮损常呈环形或弧形,并以环行或匐行的方式向周围扩展、相互融合;红斑向表面隆起,中央出现大疱;继之大疱糜烂、坏死、结痂,发展为坏死溶解性大疱状斑丘疹,病变最终可累及躯干、臀部、大腿、手臂和脸面部。红斑皮损一般2~3周内愈合,愈合后留有色素沉着。该病变过程表现为慢性、复发性和迁徙性,常常合并细菌感染。由于皮肤病变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常常被误诊为湿疹或是牛皮癣。
2、糖尿病糖尿病亦是胰高血糖素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但一般程度较轻,饮食调整或者口服降糖药即可以较好地控制症状,很少需要胰岛素治疗。
3、口炎和舌炎部分病人会发生口炎和舌炎,严重时出现疼痛性口周炎,或者出现真菌性双重感染,部分病人伴有慢性外阴阴道炎。
4、其他胰高血糖素瘤病人可出现体重减轻、贫血,属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伴随症状
胰高血糖素瘤其它伴随症状包括疲乏,停经,腹泻,便秘,腹痛和消化性溃疡以及沮丧,痴呆,失眠,共济失调和视力减退等。
并发症
胰高血糖素瘤病人可发生血栓栓塞,并且常常有致命性危险。常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继发的肺部栓塞是导致病人死亡的常见原因。
神经鞘瘤属于良性肿瘤。它起源于神经鞘的施万细胞,是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从肿瘤特性来看,神经鞘瘤通常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相对清楚。它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如颅内、椎管内以及四肢等周围神经。不同部位的神经鞘瘤表现各异,例如颅内听神经鞘瘤,常以一侧耳鸣、听力下降起病;椎管内神经鞘瘤可压迫脊髓,引起一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四肢的神经鞘瘤多表现为局部的肿块,可伴有疼痛或感觉异常。在治疗方面,手术切除是神经鞘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空腹血糖63mmol/L不正常,属于严重异常范围。正常情况下,成人空腹血糖应处于3.9~6.1mmol/L之间,若血糖值在6.1~7.0mmol/L之间,可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而63mmol/L远超这一标准,属于严重高血糖状态。出现如此高的空腹血糖值,可能是胰岛β细胞功能严重不足,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也可能是存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导致血糖无法正常进入细胞被利用。此外,一些特殊疾病如乳糜泻等也可能引发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