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高血糖素瘤
胰高血糖素瘤的治疗

治疗原则

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在肿瘤还局限于胰腺的时候,是能够治愈此病的唯一方法。对无远处转移者行远侧半胰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是常用方式,术后病情可迅速改善;对已发生远处转移者也可行根治性或减瘤手术;对肝转移而又难以切除者也可行肝动脉栓塞;对广泛肝转移者可行肝移植术。围术期给予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可显著降低外周血胰高血糖素水平,缓解症状,对皮损也有显著疗效。

药物治疗

1、生长抑素对于胰高血糖素瘤生长抑素受体阳性的病人使用生长抑素能够缓解症状,消除皮疹,但存在一系列副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并且停药后易复发。据报道奥曲肽能明显降低血中胰高血糖素水平、缓解病人的症状,并且对皮肤损害也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但奥曲肽并不能抑制肿瘤生长。

2、类固醇激素有报道提出使用类固醇激素可以使瘙痒迅速缓解,且几乎可以完全消除皮损,但这种作用仅仅是暂时的,当激素治疗停止后即复发。

3、其他其他方法包括补充氨基酸、脂肪酸及使用药物控制高血糖等,但上述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尚无报道明确肿瘤缩小。胰高血糖素瘤可导致致命性的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因此对于有血管栓塞可能的病人有必要使用肝素预防血栓。

手术治疗

1、手术目的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改善病情,在肿瘤局限于胰腺时,是治愈本病的唯一方法。肿瘤切除后病情可迅速得到改善,血浆胰高血糖素下降,皮肤损害消失或明显减轻,血浆氨基酸水平升高;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也得以痊愈。因该病病程长,瘤体增长缓慢,经过有效治疗可长期存活。

2、手术方式

(1)如果瘤体较小且孤立,可行肿瘤剜出术。

(2)对于瘤体较大、肿瘤考虑恶性或多个瘤灶的胰高血糖素瘤病人,则需行胰腺切除术,由于大多数胰高血糖素瘤位于胰体、尾部,故通常采用远侧半胰切除术,必要时可行胰腺次全切除,对于全胰切除胰高血糖素瘤效果并不优于胰腺次全切除。

(3)对于已经发生肝转移的病人,除了行肝叶或肝段切除外,对于部分难以切除的病人,因肝转移灶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行肝动脉栓塞可获得较好效果。研究发现在栓塞时经动脉注射化疗药物,可增强栓塞的效果,无论是否配合化疗,栓塞均能改善病人症状,减小肿瘤大小。

(4)对于广泛肝转移的病人可以考虑全胰切除术联合肝移植。

放化疗

1、化疗概述化疗是指通过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生长。研究显示胰高血糖素瘤对化疗抵抗,客观的说全身化疗的效果较差,对于胰腺癌的治疗方法中,胰腺区域灌注化疗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对于胰高血糖素瘤也可以尝试此种治疗。

2、化疗药物国外联合化疗的常用方案为链脲霉素加5-氟尿嘧啶或者阿霉素,国内较多提到氮烯咪胺(DTIC),其也适合用于术后复发的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如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的减少)、脱发等,可对症治疗。

疾病相关 更多»
神经鞘瘤属于什么肿瘤

神经鞘瘤属于良性肿瘤。它起源于神经鞘的施万细胞,是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从肿瘤特性来看,神经鞘瘤通常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相对清楚。它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如颅内、椎管内以及四肢等周围神经。不同部位的神经鞘瘤表现各异,例如颅内听神经鞘瘤,常以一侧耳鸣、听力下降起病;椎管内神经鞘瘤可压迫脊髓,引起一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四肢的神经鞘瘤多表现为局部的肿块,可伴有疼痛或感觉异常。在治疗方面,手术切除是神经鞘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潘琪 主任医师
空腹血糖63正常吗

空腹血糖63mmol/L不正常,属于严重异常范围。正常情况下,成人空腹血糖应处于3.9~6.1mmol/L之间,若血糖值在6.1~7.0mmol/L之间,可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而63mmol/L远超这一标准,属于严重高血糖状态。出现如此高的空腹血糖值,可能是胰岛β细胞功能严重不足,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也可能是存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导致血糖无法正常进入细胞被利用。此外,一些特殊疾病如乳糜泻等也可能引发这种情况

徐文明 副主任医师
艾滋病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有效吗

艾滋病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取决于发热原因。如果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用抗生素治疗可能有效;如果发热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或机会性感染(如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用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当艾滋病患者发热是由细菌性感染引起时,抗生素治疗通常是有效的。因为抗生素能够针对细菌进行杀菌或抑菌,从而控制感染并缓解发热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感染部位和可能的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艾滋病患者发热若是由艾滋病病毒本身引起的,如病毒血症期,或是由机会性感染引起,抗生素治疗通常没有效

李晖 主任医师
吃二甲双胍多久可以把血糖降下来

吃二甲双胍后,多数患者血糖可在1-4周内逐步下降,具体时间因个体对药物敏感性、病情严重程度及用药剂量而异,通常需持续用药2-3周才能观察到较明显的降糖效果。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与个体差异密切相关。对药物敏感者,用药后1-2周内肝脏糖输出减少、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即可开始下降;而对药物不敏感者,可能需要2-4周甚至更长时间,通过逐步调整剂量才能达到稳定降糖效果。用药初期需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若4周后血糖仍未达标,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日常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漏服或自行停药,同时注意预防低血糖

徐文明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癌症
宫颈癌 前列腺癌 卵巢癌 子宫癌 睾丸癌 阴茎癌
妇科肿瘤
子宫肌瘤 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肉瘤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子宫平滑肌肉瘤
发热
潮热 间歇热 回归热 波状热 反复发热 慢性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