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本病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手术治疗是根治的唯一有效手段。该病发现时一般较大,但手术切除率较胃癌高,因此对于较大的肿瘤仍以根治性切除为治疗的首要目标。对于术后复发的病例,应尽可能手术切除,以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急性期治疗
1、一般急救措施
(1)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吸入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
(2)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尿量及神志变化;观察呕血与黑粪、血便情况;定期复查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与血尿素氮;必要时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对老年患者根据情况进行心电监护。
2、积极补充血容量
立即查血型和配血,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补充血容量。在配血过程中,可先输平衡液或葡萄糖盐水甚至胶体扩容剂。输血量以使血红蛋白达到70g/L左右为宜。
3、止血
(1)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具有止血作用。常用PPI(质子泵抑制剂)或H+受体拮抗剂,大出血时应选用前者,并应静脉途径给药。
(2)内镜治疗:内镜止血方法包括注射药物、电凝及使用止血夹等。
(3)介入治疗:内镜治疗不成功时,可通过血管介入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上消化道各供血动脉之间侧支循环丰富,选病变血管介入治疗,可减少组织坏死的危险。
(4)手术治疗:药物、内镜及介入治疗仍不能止血、持续出血将危及患者生命时,须及时进行手术。
一般治疗
1、患者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和少渣的食物。
2、放松心情,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忌烟酒。
药物治疗
本病一般无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较大的肿瘤仍以根治性切除为治疗的首要目标。一般认为此病多经血行转移,因此不常规行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侵犯范围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决定。
1、肿瘤小于5cm者,距离病变2cm行胃部分切除,邻近贲门或幽门者应行近端或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术中发现淋巴结转移者,应行淋巴结清扫术。
2、肿瘤大于5cm者,应行胃大部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多发性病变或术后复发者,需行全胃切除术,对于有肿大淋巴结应一并切除。
3、如侵犯周围脏器(左肝、胰体尾、脾、横结肠等),应尽可能切除,防止术后肿瘤的复发。
4、对于术后复发的病例,应尽可能手术切除,以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最好在术中做病理切片检查以判断残端是否有瘤组织残留,从而降低局部复发率。胃平滑肌肉瘤对化疗不敏感,根治性手术患者无须辅助化疗。
这是属于一种消化系统方面的肿瘤,主要是需要饮食方面多调理,清淡饮食,规律饮食为主,必要时可以进行相关治疗,比如手术治疗配合药物化疗,对病情控制都会有一定帮助,可以配合医生治疗观察,有什么异常也好根据情况调理治疗方案,对病情控制才有帮助。
胃间质瘤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属于交界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可能发生于胃部以外的肠道部位,如小肠、结直肠等。胃间质瘤的形成涉及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比如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亚硝胺、多环芳烃等,可能导致胃黏膜细胞受损,进而引发肿瘤。再比如遗传性基因突变,如KIT基因、PDGFRA基因等异常,也可能导致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从而引发胃间质瘤。胃间质瘤的症状多样化,可能包括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出血、贫血、恶心和呕吐以及胃肠道梗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