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大肠血管瘤一旦确诊,均需要积极的治疗,长期慢性出血与突发大出血均可导致患者死亡。根据患者的全身状况、血管瘤的大小和部位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大肠血管瘤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适的临床症状,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1、止血药物
本病患者常伴有下消化道出血甚至凝血功能障碍,需要适时给予止血药物,如酚磺乙胺、蛇毒血凝酶、垂体后叶素等。
2、通便药物
本病患者易出现便秘症状,适时给予通便药物,如开塞露、乳果糖等。
手术治疗
1、适用范围
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大肠血管瘤破溃大出血者,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采用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
(1)近端结肠永久性造瘘,远端病变区旷置,但常不易被患者接受。
(2)切除病变区的肛管和肠段,由于血管瘤有浸润生长的特点,常常侵及肛门括约肌,往往不能彻底切除血管瘤。
(3)切除病变的乙状结肠及部分直肠,剥除肛管、直肠黏膜,切除肛周皮下血管,保留肛管,将拖出的结肠与周围皮肤缝合,可以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
物理治疗
1、适用范围
血管瘤较小,瘤体一般在3mm以下,未破溃者或者出血量小的患者可以进行非手术治疗。
2、治疗方式
(1)高频电灼凝固治疗:利用高频电流在局部产生热效应,使肿瘤凝固、坏死脱落达到治疗目的。术后一般无出血,创面形成溃疡常为1周愈合。
(2)激光凝固疗法:在内镜直视下,利用激光产生热能使肿瘤血管收缩,小血管封闭,局部水肿影响血管通畅,热能损伤血管内皮,激活凝血机制,产生继发性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肿瘤凝固坏死、脱落。但价格昂贵,操作要求高,并发症多,短期常有复发,使其使用受到限制。
(3)微波凝固治疗:在结肠镜的直视下,利用微波照射局部,使血流凝固,产生永久性血栓止血,同时可以使血管瘤凝固、坏死。与激光相比,该疗法具有操作简便、目标准确、能控制深度、并发症少的优点。
其他治疗
硬化剂注射治疗:在内镜直观下,通过内镜活检孔插入注射针向瘤体内注射硬化剂,使血液凝固乃至血栓形成,最终使血管瘤闭塞,但疗效较差。
神经鞘瘤属于良性肿瘤。它起源于神经鞘的施万细胞,是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从肿瘤特性来看,神经鞘瘤通常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相对清楚。它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如颅内、椎管内以及四肢等周围神经。不同部位的神经鞘瘤表现各异,例如颅内听神经鞘瘤,常以一侧耳鸣、听力下降起病;椎管内神经鞘瘤可压迫脊髓,引起一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四肢的神经鞘瘤多表现为局部的肿块,可伴有疼痛或感觉异常。在治疗方面,手术切除是神经鞘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淋巴瘤是否会影响终身与病理类型、分期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部分惰性淋巴瘤患者可能终身病情稳定,而侵袭性淋巴瘤若不治疗则可能危及生命。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属于惰性淋巴瘤,生长缓慢,早期患者若无症状且肿瘤负荷低,可暂不治疗,定期观察即可,部分人可能长期带瘤生存甚至终身病情无进展。但侵袭性淋巴瘤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迅速进展,危及生命。此外,霍奇金淋巴瘤早期经规范治疗后,治愈率较高,多数患者可长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