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状血管瘤
樱桃状血管瘤的诊断

诊断

医生一般根据患者躯干、四肢近心端出现鲜红至紫红色丘疹,结合好发年龄、皮肤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等,可以确诊樱桃状血管瘤。并在诊断过程中排除B细胞淋巴瘤、匍行性血管瘤、血管角化瘤、小叶状毛细血管瘤和杆菌样血管瘤。

鉴别诊断

1、B细胞淋巴瘤

B淋巴细胞瘤累及皮肤,也可出现多发性红色或紫红色丘疹,但皮损好发于头颈或躯干。病理学检查可鉴别二者。B细胞淋巴瘤病理学检查可见表皮未被累及,早期肿瘤细胞在血管和附属器周围浸润,较晚期呈弥漫性浸润,并有混合性炎性细胞浸润。通过临床表现及病理学检查可与樱桃状血管瘤进行鉴别。

2、匍行性血管瘤

匍行性血管瘤皮损为群集性鲜红色至棕红色的小点,稍隆起与皮肤表面,后向四周蔓延,出现新的皮损,而较早的皮损则可逐渐消退,因而皮疹常呈环状、线状或边缘皮疹呈匍行状。皮损可见少量鳞屑及轻度苔藓化,伴有浅褐色色素沉着。皮损可发于任何部位,但以下肢多见。通过临床表现可与樱桃状血管瘤进行鉴别。

3、血管角化瘤

血管角化瘤分为五型,可通过病史和临床表现与樱桃状血管瘤进行鉴别。

(1)肢端血管角化瘤:好发于青春期,患者多有冻疮史,皮损为暗红色或紫红色的圆形丘疹,表面呈疣状。皮损常见于指(趾)背面和肘膝部,患者常有手足发冷发绀。

(2)阴囊血管角化瘤: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皮损早期为红色丘疹,伴有少量鳞屑,晚期为蓝色或黑色丘疹,覆盖有鳞屑。皮损好发于阴囊,也可见于阴茎、大阴唇、股内侧和下腹部。患者常无症状,多在搔抓出血后才发现。

(3)丘疹性血管角化瘤:好发于青年人。皮损早期为柔软的鲜红色丘疹,后期变为蓝黑色坚硬的角化过度性丘疹。皮损多为单发,多见于下肢。

(4)局限性血管角化瘤:常在出生或儿童早期发病。皮损呈深红色至蓝黑色,为分散或融合的疣状丘疹或结节,表面有鳞屑。皮损好发于小腿和躯干,呈线状单侧分布,常局限于一处。

(5)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好发于男性儿童。皮损为广泛对称性或成簇分布的毛细血管扩张性丘疹,压之不褪色。皮损好发于躯干下部、四肢近端、阴囊等。患者常在50岁左右因心肌病和肾功能不全死亡。

4、小叶状毛细血管瘤

小叶状毛细血管瘤,又称化脓性肉芽肿。好发于婴幼儿,成年人尤其是孕妇也可发生。皮损为深红色外生性息肉状损害,呈孤立分布,生长迅速。基底部常可见衣领状鳞屑痂,表面可发生溃疡。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手指、面部及口腔多见。通过临床表现可与樱桃状血管瘤进行鉴别。

5、杆菌样血管瘤

杆菌样血管瘤患者皮损为浅表血管增生性丘疹,紫罗兰色苔藓样斑块和深部的皮下结节。浅表皮疹初起为针尖大的红色或暗红色丘疹,逐渐增大呈光滑、领圈样脱屑的红斑样丘疹和结节,中央可见脐凹、结痂或溃疡。深部皮损为皮肤色的结节,触痛明显,可伴有糜烂、破溃、出血。免疫力正常患者皮损部位单一,而免疫力缺陷患者皮损可波及全身。通过临床表现可与樱桃状血管瘤进行鉴别。

疾病相关 更多»
心血管狭窄多少必须做支架了

心血管狭窄是指心脏的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当心血管狭窄程度达到70%-75%,并且患者出现了明显的心肌缺血症状,如呼吸不畅、心绞痛等,就需要做支架。当心血管狭窄程度达到70%-75%,且伴有胸闷、呼吸困难、心绞痛等明显心肌缺血症状时,必须做支架介入。因为血管狭窄70%-75%时,心肌勉强维持运转,不进行处理心肌细胞会持续受损甚至死亡,导致心脏功能逐步衰退,严重时可致心肌梗死,危及生命。而支架置入能迅速撑开狭窄血管,恢复血流通道,让心肌获得充足血供,缓解缺血症状,降低心肌梗死风险

杨士伟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梗死
脑梗死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塞 大面积脑梗塞 脑腔隙性梗塞 脊髓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