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视力下降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变化情况,了解患者有无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病理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1、视网膜静脉阻塞
继发于静脉阻塞的大动脉瘤大多发生于毛细血管床的静脉侧,导致黄斑水肿和环形脂类物质渗出。也可发生在静脉阻塞的动脉侧、毛细血管床和侧支循环上。患者也可出现视力下降等表现,还可能有视野雀村。可通过病史以及辅助检查进行鉴别。
2、Coats病
Coats病的诊断基于发病年龄不同、性别特点,主要在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动脉瘤样扩张,且数量较多,合并大量的脂类物质渗出,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较大范围的血管扩张。成年人的Coats病和中心凹旁毛细管扩张综合征也同样具有出现在黄斑颞侧的较多的直径较小的毛细管扩张。可通过辅助检查进行鉴别。
依据眼底表现,大动脉瘤主要分为出血性和渗出性两型。
1、出血性大动脉瘤
(1)视力急性下降。
(2)视网膜出血可以是视网膜下、视网膜内或视网膜前,出血可以遮盖大动脉瘤。视网膜下出血量大时,血液可以进入玻璃体。
2、渗出性大动脉瘤
(1)视力逐渐下降。
(2)常发生在血管弓颞侧。大动脉瘤很少发生在视盘、视网膜睫状动脉和鼻侧血管上,但如果发生,也表现为渗出性。
获得性视网膜大动脉瘤是一种视网膜动脉瘤样扩张的血管性疾病。这种疾病会出现视网膜前或下出血。出血量较大时,可以进入玻璃体内,造成视力严重下降。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糖尿病或高血压病的患者,这种疾病建议做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可以明确出血部位及严重程度,如果出血量较小可以观察,促进其自行吸收,如果出血量较大可以做激光治疗。
黄斑瘤,这一术语涵盖了眼部和皮肤两种不同类型的瘤样病变。眼部黄斑瘤影响视网膜黄斑区,可能威胁视力;皮肤黄斑瘤则是皮肤表面的良性肿瘤,主要影响美观。眼部黄斑瘤,作为视网膜的一种病变,其成因复杂,可能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遗传因素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有关。患者常出现视力模糊、中央视觉丧失等症状,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治疗眼部黄斑瘤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可能涉及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或手术等多种方法。皮肤黄斑瘤则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的黄色或橙色扁平肿块,由脂肪组织积聚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