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恶性黑色素瘤为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主要用手术治疗。但由于恶性黑色素瘤的生物学行为极为活跃,手术切除可能剌激肿瘤细胞增生和转移,近年来对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已经不主张单纯手术切除,通常会辅以放化疗来提高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为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应大面积广泛切除。切除范围与肿瘤的高度有关。
1、肿瘤高度<2mm时,切除肿瘤及其周边5mm正常皮肤即可。
2、当肿瘤高度≥2mm时,其周边皮肤应切除10mm以上。
3、肿瘤累及眶内,应行眶内容切除术。
4、肿瘤深度>1.5mm,有淋巴或血流扩散的可能,可考虑行区域淋巴结清扫。
放化疗
1、化疗
发生远处转移病例应在原发灶彻底切除后给予化疗。
2、放疗
传统观点认为恶性黑色素瘤对放射治疗不敏感,近来有研究表明,应用125I敷贴器固定于病变周围进行局部放射治疗,同时注意保护角膜和晶状体,具有较好疗效。但可引起眼睑萎缩、睫毛秃、干眼、白内障、角膜溃疡等放射性并发症。
神经鞘瘤属于良性肿瘤。它起源于神经鞘的施万细胞,是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从肿瘤特性来看,神经鞘瘤通常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相对清楚。它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如颅内、椎管内以及四肢等周围神经。不同部位的神经鞘瘤表现各异,例如颅内听神经鞘瘤,常以一侧耳鸣、听力下降起病;椎管内神经鞘瘤可压迫脊髓,引起一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四肢的神经鞘瘤多表现为局部的肿块,可伴有疼痛或感觉异常。在治疗方面,手术切除是神经鞘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抗巨细胞病毒IgG抗体偏高通常表示人体曾感染过巨细胞病毒,目前多处于感染恢复期或已获得终身免疫,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巨细胞病毒感染后,人体会先后产生IgM和IgG抗体:IgM抗体在感染早期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抗体在感染中后期或恢复后产生,可长期存在甚至终身携带。因此,IgG抗体偏高说明既往感染过巨细胞病毒,而非现症感染。健康人群中多数人曾隐性感染巨细胞病毒,尤其是免疫功能正常者,这种情况通常无临床症状,也无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