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是背部弹力纤维瘤诊断的关键,仅依靠临床表现不能确诊。超声检查有利于初步诊断本病,但多数病例需要进一步进行CT和MRI等检查。CT检查可明确病灶的部位和范围,MRI能分辨病变中的纤维组织及脂肪组织。病理检查是背部弹力纤维瘤诊断的金标准。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皮肤纤维瘤、表皮样囊肿、脂肪瘤、腹外纤维瘤病等疾病。
诊断依据
1、病史
长时间从事体力劳动,有家族遗传病史。
2、症状
肩胛下角区域疼痛、酸胀,或伴有活动受限。
3、体征
病变部位可触及无痛性肿块,上臂抬高时肿块更明显。
4、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表现为肿物界限不清,无完整包膜,形状多不规则,瘤体内无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探头按压可见大小的变化,体积常在双前臂紧贴于胸前时增大。
(2)CT扫描见肌肉密度影与脂肪密度影条索状间隔分布。
(3)MRI显示在T1加权MRI表现为与骨骼肌信号强度相似的病变区域,其间伴随高信号强度的脂肪组织条纹状交错分布。
5、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在胶原纤维的背景上见大量形状各异的弹力纤维,部分纤维崩解成分布不均、大小不等的弹力球。
鉴别诊断
1、皮肤纤维瘤
一般发病年龄为20~50岁,典型皮肤表现为质地坚实,高出皮面,呈扁球形或纽扣状,表面光滑,好发于四肢伸侧。病理检查多见中央上方的表皮明显增生,可与背部弹力纤维瘤进行鉴别。
2、表皮样囊肿
好发于青少年,皮疹为圆形隆起结节,有弹性,颜色为肤色,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病理检查可见真皮内囊腔,囊周有致密的结缔组织环绕,囊内充满角质。
3、脂肪瘤
T2WI及T1WI呈高信号,T2WI压脂呈低信号,其内可见低信号纤维间隔;纤维成分比例较大时,即为纤维脂肪瘤;当脂肪瘤内的脂肪组织与横纹肌并存,可见侵袭性脂肪瘤内可见索状低信号影。
4、腹外纤维瘤病
为肌腱膜来源纤维瘤,又称侵袭性纤维瘤病,多发于青春期至40岁,大多发生在四肢,下肢较上肢多见,上肢多发于肩部。肿瘤呈圆形,常单发,多发者集中常集中于同一肢体,远侧者先发灶,近侧为后发灶,呈哑铃形。肿瘤成分以胶原纤维为主,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在T1WI尤为明显。在T2WI信号欠均,则为胶原纤维与实质细胞成分形成之高低交错分布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强化,甚至显著强化。部分肿瘤临近骨骼异常,出现如骨侵蚀等表现。
根据有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进行分类:
1、临床阶段
患者已出现检查结果的异常,同时出现症状、体征的异常属于临床阶段。
2、亚临床阶段
患者已出现检查结果的异常,但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属于亚临床阶段。
一般来说背部弹力纤维瘤这种症状是属于一种比较罕见的良性肿瘤,还是比较容易治愈的。只要通过合理的手术切除就可以进行治愈。但是在术后一定要做到科学的护理。另外在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多吃清淡的水果和蔬菜。像一些辛辣,干硬生冷的食物就不要吃了。
肝血管瘤患者在饮食方面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下是一些建议:1.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大蒜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肝脏,加重血管瘤的症状。2.限制高脂肪食物:如动物脂肪、油炸食品、奶油等,过多的脂肪摄入可能会增加肝脏负担。3.控制饮酒:酒精对肝脏有损害作用,可能会加重肝血管瘤的病情,因此患者应尽量避免饮酒。4.避免食用过多的保健品:一些保健品可能含有对肝脏有影响的成分,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