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根据患者伴顶端中央角质丝的成片毛囊性丘疹的临床表现,再结合体格检查、皮肤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还需与毛周角化病、维生素A缺乏病、瘰疬性苔蘚等疾病相鉴别。
鉴别诊断
1、毛周角化病
皮损为针尖至粟粒大小的毛囊性丘疹,呈正常肤色或淡红色,相互之间不融合,类似鸡皮样外观,有粗糙感,皮损顶端有淡褐色角质栓,通常无自觉症状,有时可出现轻微瘙痒。
2、维生素A缺乏病
可表现为四肢伸侧针头大至米粒大的圆锥形毛囊性角化丘疹,皮肤干燥和粗糙,多伴有夜盲、角膜及结膜干燥等表现。
3、瘰疬性苔蘚
有结核病史,损害为粟粒大的苔藓样毛囊性丘疹,呈淡黄或棕红色,散在性发生于儿童躯干,病理改变为结核样结构。
4、毛发红糠疹
儿童、成年人均可发病,损害为边缘清楚的红斑鳞屑性斑片和圆锥形毛囊角化性丘疹,有角栓及头皮脂溢性皮炎样表现,常伴掌跖角化过度。
5、其他
有时还需与毛囊性扁平苔藓、粟丘疹样梅毒疹、毛发癣菌、脂溢性皮炎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泛发性小棘苔藓样疹等相鉴别。
胆囊萎缩并没有绝对“缩小到多小即算严重”的固定数值标准,但当胆囊长径小于3厘米、前后径小于1厘米,或胆囊几乎完全失去正常形态、仅剩薄层纤维组织时,通常提示病情较严重,需高度重视。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正常成人胆囊长径约7-10厘米,前后径约3-4厘米。当胆囊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长期刺激发生萎缩时,其储存和浓缩胆汁的能力会显著下降,影响消化功能。若萎缩至上述范围,往往意味着胆囊已失去正常生理功能,且可能伴随胆囊壁增厚、钙化,甚至存在癌变风险
小唇肥大若不影响功能与心理,可以暂时不处理,但若伴随不适或心理困扰,建议及时干预。小唇肥大是否需要处理,需结合生理、心理及功能三方面综合判断。生理上,若肥大未引发摩擦疼痛、行走困难、性交不适或反复感染,且无排尿异常,则属于正常解剖变异,无需特殊治疗。心理层面,若患者因外观差异产生焦虑、自卑或社交障碍,即使无生理症状,也可考虑通过医学手段改善。功能方面,若肥大导致日常活动受限或影响性生活质量,则需积极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