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囊肿
心包囊肿的诊断

诊断

心包囊肿患者一般无临床症状,多因在常规体检时发现异常或其他原因而就医。诊断依赖于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排除可能引起相似临床表现的疾病,如心包脂肪垫、脂肪瘤、纵隔皮样囊肿等。

鉴别诊断

1、心包脂肪垫

常见于肥胖者,心包脂肪垫以左心膈角多见,多呈三角形,没有完整轮廓,深吸气拉长,呼气变宽;密度较心包囊肿较低;CT值多在-50Hu以下,MRI在SE序列T1WI图像上表现为高信号。

2、脂肪瘤

多见于前纵隔下部和心膈区,脂肪瘤由于质地较软而下垂,呈上窄下宽的特征性表现;密度相对较淡,瘤内多有透明阴影,无钙化;超声心动图显示其内有细小点状或不规则线状稍强回声。

3、纵隔皮样囊肿

绝大多数纵隔皮样囊肿发生于前纵隔上、中部,密度常较淡、不均匀,有时立位摄片可见典型的分层现象,与支气管相通时可形成液气腔;CT值在-10~10Hu之间,约1/3~1/2可见钙化,若肿块内出现牙齿、骨骼样钙化影可确诊。

4、支气管囊肿

好发于气管和支气管周围,支气管囊肿与支气管相通时,可随呼吸大小改变,造成邻近气管或支气管受压变窄;CT值为30~50Hu。

5、食道囊肿

轮廓光滑,囊壁常较厚,食道囊肿呈肌性软组织,食道可受压;CT值为50Hu左右。

6、心包憩室

因与心包腔相通,当心包憩室患者深呼吸或变动体位时,液体在憩室与心包腔内流动,超声心动图实时观察可见肿物的大小和形态有改变;穿刺肿块并注入气体,心包腔内有气体显示。

7、心脏肿瘤

多为实性回声,心脏肿瘤内可见血流信号,可侵犯心肌,常伴心包积液,多数症状明显。

8、心包包裹性积液

患者罕见,心包包裹性积液多有结核或肿瘤病史,常伴缩窄性心包炎。

相关解析
褚彦玺 副主任医师

普外科 鹤岗市人民医院

心包囊肿的ct鉴别诊断

心包囊肿的ct可能是囊肿的大小、位置以及特征,相较于X线,对心包囊肿具有的鉴别诊断。CT对心包囊肿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囊肿可以出现在心包的不同位置,大部分位于心包的右侧,少数会出现在左侧,少数可以靠近上纵隔、门甚至左心尖。CT上可发现心包可有单室、平均圆形、囊性密度影。CT值不高,0-20左右,密度均匀微弱。包膜形状圆形,壁薄而光滑,有时可见钙化点。动态检查时囊肿与心影分离,有传导搏动。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睑板腺囊肿复发怎么办

睑板腺囊肿也叫霰粒肿,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尤其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它是由于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分泌物潴留,刺激周围组织而形成的慢性肉芽肿。如果霰粒肿已经手术切除,但又复发了,可以考虑以下处理的方法:1.保守治疗:如果霰粒肿比较小,没有引起明显的不适,可以先观察,不做特殊处理。有些小的霰粒肿可能会自行吸收或破溃排出。也可以用热敷的方法,促进囊肿吸收。2.手术治疗:如果霰粒肿比较大,或者已经引起了眼部不适,如疼痛、红肿、异物感等,就需要手术切除了。手术的目的是切除囊肿,防止复发

孙川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