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发热
内伤发热的诊断

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自觉发热的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体温测量、血常规、X线、心电图等相应的辅助检查则可诊断。但诊断时需要与外感发热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

2、一般有气郁、血瘀、湿阻或气血阴阳亏虚的病史。部分患者还可有反复发热的病史。

3、无感受外邪所致的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脉浮等症。

鉴别诊断

内伤发热需与外感发热进行鉴别,二者均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内伤发热以内伤为主要病因,虚证居多。其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不恶寒,常兼见手足心热、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而外感发热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时体温大多较髙,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外邪不除则发热不退。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症。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证者居多。

内伤发热的类型

根据中医辨证,可将内伤发热分为以下几种:

1、阴虚发热

主要为午后潮热(自觉午后热感从面或胸蔓延至全身)或夜间发热,不想穿衣服,手足心热。可伴有烦躁、盗汗(夜晚睡觉出汗)、口干咽燥等,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

2、血虚发热

主要表现为发热,热势多为低热。多伴有头晕眼花、面色苍白且少有光泽、口唇和指甲的颜色淡而无光、身倦乏力、心悸不宁等,舌质淡、脉细弱。

3、气虚发热

主要表现为发热,热势或低或高,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患者多提抗力差,容易感冒。可伴有头晕乏力、气短懒言、自汗、食少便溏,舌质淡

相关解析
张英泽 副主任医师

中医内分泌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

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怎么区分

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症状不同,外感发热伴有外感的症状,比如咳嗽,喷嚏,流鼻涕,咽喉疼痛,汗多,甚至没有汗出,周身关节疼痛,这种情况一般出现舌苔比较淡、白,脉浮紧,或者脉浮数。在治疗上分为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对于风寒外感,可以选择清温解表的药物,比如麻黄汤加味或者荆防败毒饮加味;对于风热外感,临床可以选择银翘散,如果伴有咳嗽,可以选择桑菊饮治疗。内伤发热一般没有外感症状,没有咳嗽、鼻塞流鼻涕等,一般可能出现怕热症状,周身乏力,食欲减退,精神倦怠等。

观看语音
疾病相关 更多»
内伤湿滞什么意思?快速识别与预防策略

内伤湿滞是一种常见的体质问题,表现为身体沉重、四肢酸痛、食欲不振、大便黏腻、舌苔厚腻等症状。不仅影响人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那么内伤湿滞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内伤湿滞是指体内湿气聚集而造成的一系列症状,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病理状态。湿气通常来源于饮食、环境及情绪等多种因素。当脾的运化功能减弱时,它无法有效运化体内水湿,导致湿气在体内积聚,形成湿滞。这种湿滞不仅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使身体出现沉重、困倦、乏力等不适症状,还可能阻碍脏腑的正常功能,导致消化不良、腹胀、便溏等问题

李红梅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