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发热
内伤发热的治疗

治疗原则

根据证候、病机的不同而分别采用有针对性的治法。属实者,宜以解郁、活血、除湿为主,适当配伍清热。属虚者,则应益气、养血、滋阴、温阳,除阴虚发热可适当配伍清退虚热的药物外,其余均应以补为主。对虚实夹杂的,应兼顾清热与补虚。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阴虚发热

(1)盗汗明显的患者,可去青蒿,加用牡蛎、浮小麦、糯稻根;

(2)阴虚症状严重的患者,可加用玄参、生地黄、制首乌;

(3)出现失眠的患者,可加用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

(4)兼见头晕气短、体倦乏力者,加太子参、麦冬、五味子。

2、血虚发热

(1)血虚症状明显的患者,加用熟地黄、枸杞子、制首乌;

(2)发热较重者,可加银柴胡、白薇;

(3)食欲不振、腹胀的患者,去黄芪、龙眼肉,加陈皮、神曲、谷麦芽。

3、气虚发热

(1)自汗较多者,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

(2)时冷时热、汗出怕风者,加桂枝、芍药;

(3)胸部和胃脘部堵塞不舒、痞硬胀闷的患者,加苍术、厚朴、藿香。

4、阳虚发热

(1)气短较重的患者,加人参;

(2)阳气虚弱较严重者,加仙茅、淫羊藿;

(3)大便不成形者,加白术、干姜。

5、气郁发热

(1)情志不舒、腹部胀满严重时,可加郁金、香附、青皮;

(2)发热明显,舌红口干、便秘者,可去白术,加龙胆草、黄芩;

(3)月经不调,可加用泽兰、益母草。

6、痰湿郁热

(1)出现恶心、呕吐时,加竹茹、藿香、白蔻仁;

(2)胸闷、苔腻,加郁金、佩兰;

(3)寒轻热重、口苦呕逆的患者,加青蒿、黄芩。

7、血瘀发热

(1)发热严重者,可加秦艽、白薇、牡丹皮;

(2)肢体肿痛者,可加丹参、郁金、延胡索。

药物治疗

1、阴虚发热

(1)方药:清骨散加减。

(2)常用中药:银柴胡、知母、胡黄连、地骨皮、青蒿、秦艽、鳖甲等。

(3)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等。

2、血虚发热

(1)方药:归脾汤加减。

(2)常用中药: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等。

(3)中成药:归脾丸等。

3、气虚发热

(1)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2)常用中药: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

(3)中成药:补中益气丸等。

4、阳虚发热

(1)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2)常用中药:附子、桂枝、山茱萸、地黄、山药、茯苓、丹皮、泽泻等。

(3)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等。

5、气郁发热

(1)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2)常用中药:丹皮、栀子、柴胡、薄荷、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等。

(3)中成药:加味逍遥丸等。

6、痰湿郁热

(1)方药: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加减。

(2)常用中药:杏仁、蔻仁、薏苡仁、半夏、厚朴、通草、滑石、竹叶等。

(3)中成药:三仁合剂等。

7、血瘀发热

(1)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2)常用中药:当归、川芎、赤芍、地黄、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等。

(3)中成药:血府逐瘀丸等。

手术治疗

有外伤或肿瘤的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疾病相关 更多»
阳了发热退烧的最佳方法

阳了一般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性病毒感染等,退烧一般是指退热,阳了发热退热最佳方法包括一般治疗、物理降温、药物治疗、静脉注射治疗等。1、一般治疗:出现发热症状时,要及时调整室内温度,防止室内温度过高,同时还要避免衣物过多,以免影响到机体散热。发热后还要增加机体的饮水量,饮水量可以保持在1500-2500ml,提高代谢速度,有助于体温下降。2、物理降温:可以用温毛巾擦拭腹股沟、腋窝、脚心、手心等多个部位,帮助机体散热有助于体温恢复正常,从而达到快速退热目的

马伟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