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什么是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 发病部位:肌肉
  • 常见病因:
  •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
  • 检查项目:
  • 典型症状:肌肉萎缩、震颤、呛咳、流涎
  • 注意事项:
什么是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肌萎缩侧索硬化也被称之为运动神经元病,此病主要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球部(即指的是延髓支配的这部分肌肉)、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发病早期症状比较轻微,患者可能只是感到有一些无力、肉跳、容易疲劳等一些症状,渐渐进展为全身肌肉萎缩和吞咽困难。最后产生呼吸衰竭。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是什么疾病 更多»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是什么疾病
00:00 00:00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属于神经内科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的病因发病机制不是特别的清楚,考虑可能与遗传、氧化应激、营养的障碍、自身免疫功能紊乱都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据据研究显示,有一些老年男性、重体力活动者可能发病的概率相对偏大一些。这种疾病一般是慢性起病,发病年龄一般在30岁到6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患者,一开始出现手指的无力,活动的笨拙可以是单侧,也可以是双侧,随着疾病的进展,肌肉的无力和肌肉的萎缩逐渐扩展,可以累积到面部肌肉和咽喉部的肌肉。但患者一般没有感觉障碍,没有意识障碍。这种疾病缺乏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有一些抑制谷氨酸释放作用的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程。

相关医生 更多»
陆正齐

陆正齐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神经内科

擅长: 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头痛、帕金森病和痴呆等。

相关医院 更多»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电话:020-61641114;02...

地址: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电话:031187046901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15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电话:0571-87783777(总...

地址:解放路院区:浙江杭州市解放路88号;滨江院区: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虹路1511号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电话: 医院总机:0371-6691...

地址:河医院区:郑州市建设东路1号;郑东院区: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湖中环路与龙翔七街交叉口郑州大学一附院东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电话:主院区:027-8366555...

地址:主院区: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光谷院区: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501号,位于东三环线与光谷三路之间,光谷生物城斜对面;中法新城院区:武汉市蔡甸区新天大道288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电话:010-67002600(预约...

地址:北京市崇文区天坛西里6号

疾病相关 更多»
结膜炎是传染病吗?传染性探讨

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那么结膜炎是传染病吗?结膜炎可以分为细菌性、病毒性、过敏性等多种类型,结膜炎部分类型具有传染性,而部分类型则不具传染性🤔。传染性结膜炎1、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有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接触传播,如接触病人的泪水、眼屎,或使用了患者用过的毛巾、枕头等物品。2、病毒性结膜炎🦠:如腺病毒感染,传染性强,可通过飞沫、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等途径传播

李劲嵘 主任医师
神经断了能接上吗?了解神经修复的可能性

🤔当我们不小心受伤,听到医生说“神经断了”,心里是不是咯噔一下?别怕,今天就来聊聊神经断了能否接上这个事儿!🔍轻度损伤的神经断裂,一般是能接上的,如果是重度损伤,一般是不能接上的。1、轻度损伤:通常指的是神经受到轻微的压迫、拉伸或挫伤,但神经纤维并未完全断裂。这种损伤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轻微的扭伤或轻微的外力撞击。轻度损伤的神经通常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神经细胞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轻微的损伤不会完全切断神经纤维,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恢复

张列 副主任医师
变应性鼻炎是什么?变应性鼻炎不容小觑

变应性鼻炎可能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与多种因素有关,那么,变应性鼻炎是什么呢?👃变应性鼻炎,这个听起来有些复杂的名词,其实就是常说的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炎症,当人体接触到某些特定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这种反应会导致鼻黏膜发炎、肿胀,还会让鼻腔内的分泌物增多,引发一系列令人不适的症状,如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鼻痒等。😷。💪💖🤧💥🤔变应性鼻炎会引起多种症状,会感觉鼻部不适

庞锋 主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慢性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强直性脊柱炎 银屑病 癫痫
出汗
盗汗 自汗 冷汗 小儿多汗 产后多汗 手汗症
老年人疾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