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

诊断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所见鼓膜穿孔及鼓室情况,结合耳镜检查,诊断不难;根据颞骨CT图像综合分析,可判断病变性质及范围,但应与其他中耳疾病鉴别。

鉴别诊断

1、分泌性中耳炎

本病主要表现为鼓室积液,鼓室黏膜通常形态良好;积液细菌培养多为阴性,也有研究表明积液内可以培养出细菌,但并非化脓性致病菌,这是与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区别。

2、中耳胆脂瘤

中耳胆脂瘤可见松弛部上皮凹陷和粘连,并无鼓膜连续性的中断,其“松弛部穿孔”在多数情况下只是凹陷口,与本病的鼓膜紧张部穿孔不同。

3、慢性鼓膜炎

患者耳部反复流脓,鼓膜表面有较多颗粒状肉芽与溃疡,但无穿孔,颞骨CT显示鼓室及乳突正常,可予鉴别。临床常因未能清净脓汁而无法窥清鼓膜而误诊。

4、结核性中耳炎

常继发于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的结核。起病隐匿,脓液稀薄,听力损害明显,早期可有面瘫表现,鼓膜紧张部大穿孔或多发性穿孔,有时可见苍白肉芽,颞骨CT示鼓室及乳突有骨质破坏或死骨形成。肉芽活检或取分泌物涂片、培养可进行鉴别。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类型

基于耳内流脓特点分类

1、静止期

无持续性流脓,鼓膜干性穿孔也被列入静止期。

2、活动期

耳内流脓为持续性。

疾病相关 更多»
胆碱能性荨麻疹中医辨证论治

胆碱能性荨麻疹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多认为其发病与体内阴阳失衡、腠理不固、热邪内蕴或气血失调相关,临床常见以下证型及治法:1.风热犯表证:辨证要点是遇热、运动、情绪激动后皮肤出现风团,色红,伴瘙痒、灼热感,舌红苔薄黄,脉浮数。需疏风清热,解表止痒。常用方药有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蝉蜕、知母、石膏、牛蒡子等)。2.卫表不固证:辨证要点是风团反复发作,稍动即汗出,平素易感冒,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需要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王霞 副主任医师
相关手术 更多»
相关检查 更多»
中耳检查
中耳检查

中耳为一含气的不规则腔隙,大部分位于颞骨岩部内。中耳向外借鼓膜与外

疾病专区 更多»
感冒
流行性感冒 小儿感冒 反复感冒 病毒性感冒 夏季感冒 急性鼻炎
咳嗽
肺结核 肺炎 肺癌 肺气肿 肺积水 肺脓肿
鼻塞
过敏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 慢性鼻窦炎 急性鼻炎 慢性单纯性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