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性贫血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之前的病史,结合患者症状和体征,参考实验室检测指标综合分析,方可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和其他疾病,如肿瘤、肾功能衰竭等导致的贫血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病史
患者有风湿免疫疾病的病史,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等。
2、临床症状与体征
(1)患者常出现疲乏、困倦、易疲劳等症状。
(2)患者的口唇、指甲及面色苍白。
(3)患者可有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多梦、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4)患者可有心悸、气促、活动后加剧,甚至胸痛。
(5)患者可有食欲降低、恶心、鼓胀、腹泻或者便秘等;性欲减退;女性患者出现月经失调,如闭经、月经过少等。
3、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常规、粪便常规、叶酸及维生素B12检测、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检测、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检测等检查,明确贫血的严重程度及贫血的类型。
4、骨髓穿刺检查
通过骨髓细胞检查判断骨髓造血是否被抑制。
鉴别诊断
其他疾病导致的贫血:
1、肿瘤
肿瘤会导致TNF-α、IFN-γ、IL-1、IL-6等细胞因子增多,不仅抑制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而且使骨髓对红细胞生成素反应迟钝,抑制红系祖细胞的形成,使骨髓红细胞生成受到影响。可以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结合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2、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下降引起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或代谢,引起贫血。可以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结合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基于不同贫血类型的发病机制进行分类:
1、免疫因素相关性贫血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在风湿疾病中最多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约为10%),其次为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直接由体内抗红细胞抗体所介导,伴或不伴补体的激活。
(2)再生障碍性贫血:风湿性疾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很少,偶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可能与免疫因素、药物的毒性作用有关。
2、非免疫因素相关性贫血
(1)慢性病贫血:风湿疾病中贫血大多属于慢性病贫血,主要由于铁代谢紊乱引起,多
血沉数值高低不能直接诊断类风湿关节炎,需结合临床症状、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影像学检查,血沉仅作为炎症活动的参考指标。血沉正常范围因检测方法和人群而异,成年女性为0-20mm/h,成年男性为0-15mm/h。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病情活动期血沉可能升高,但血沉升高也可见于感染、其他自身免疫病、肿瘤等,且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病情稳定期血沉可正常
如果男性血沉高于15mm/1h、女性高于20mm/1h,需警惕风湿性疾病可能,但单纯血沉偏高不能确诊风湿性疾病。血沉是通过测量红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的自然沉降速度来评估机体健康的检查指标。正常情况下,男性红细胞沉降率参考值为0~15mm/1h,女性为0~20mm/1h,超出范围即属异常。需注意的是,血沉升高并非风湿性疾病特有,细菌感染、结核、风湿热、组织损伤或坏死、恶性肿瘤等均可引起该指标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