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萎缩
胆囊萎缩的诊断 更多»

胆囊萎缩的诊断并不是在影像学下看见胆囊体积较小就结束的,一个完整的诊断过程需要明确患者诱发症状的病因、判断病情发展程度,并排除其他病理性因素的干扰。因此通常需要患者向医生详细描述个人症状、交代继往疾病史。医生收集到相关信息后,安排后续的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才可得出较为精准的诊断结果。疑似患有胆囊萎缩的患者在就医诊断时,通常需要完成以下步骤:

1、疾病史分析。胆囊萎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临床大量病例显示患有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的患者发作胆囊萎缩的可能性更大。若患者有这两种疾病史,可以为胆囊萎缩的诊断提供初步化验方向。

2、症状分析。若患者出现消化不良、胆...

相关解析
何宗全 主任医师

肝胆胰外科 铜陵市人民医院

超声诊断胆囊萎缩的标准

患者禁食8小时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正常情况下胆囊的长径不超过8.5cm,前后径不超过3.5cm,胆囊壁厚度不超过2.5mm。胆囊体积较正常值小,囊壁增厚,囊腔缩小,就可以提示胆囊萎缩的可能,建议定期复查胆囊大小,如果多次检查均提示胆囊体积小,就可以明确胆囊萎缩的诊断。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胆囊萎缩到多小为严重

胆囊萎缩并没有绝对“缩小到多小即算严重”的固定数值标准,但当胆囊长径小于3厘米、前后径小于1厘米,或胆囊几乎完全失去正常形态、仅剩薄层纤维组织时,通常提示病情较严重,需高度重视。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正常成人胆囊长径约7-10厘米,前后径约3-4厘米。当胆囊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长期刺激发生萎缩时,其储存和浓缩胆汁的能力会显著下降,影响消化功能。若萎缩至上述范围,往往意味着胆囊已失去正常生理功能,且可能伴随胆囊壁增厚、钙化,甚至存在癌变风险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相关手术 更多»
疾病专区 更多»
腹泻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轮状病毒肠炎 病毒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性胃肠炎
黄疸
乙肝 肝硬化 肝癌 肝炎 肝脓肿 肝功能衰竭
结石
胆结石 胆囊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 胆道结石 胰腺结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