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宗全 主任医师
肝胆胰外科 铜陵市人民医院
如果是慢性的胆囊炎导致的胆囊萎缩,通常情况下需要检查一下胆囊的功能,如果胆囊功能良好,可以及时应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同时定期复查胆囊的结构和功能。如果胆囊萎缩的比较重功能失活,那么就需要通过手术来切除胆囊,以防引起其他临床并发症。如果慢性胆囊炎久治不愈的话,或者造成患者的临床症状反复发作,都建议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来切除胆囊。
胆囊萎缩都是由先天性因素或者是后天性因素引起,后天因素多是由于胆囊炎反复刺激造成胆囊萎缩,胆囊萎缩失去功能,临床会出现经常的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系统症状,有发热甚至高热寒战的症状。经血常规,肝功能,腹部B超,腹部ct等检查可确定诊断,胆囊萎缩后,显示胆囊体积明显减小,临床上成为小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致密,但是应手术切除。
目前胆结石已经长长满,而且腹部疼痛也比较严重,也导致了胆囊出现有萎缩,目前病情还是比较严重的,这种情况下建议主要就是选择尽早的进行手术,切除胆囊,否则也很容易导致出现有一些异常并发症的出现。而且也会导致出现有疼痛逐渐加重。一般的药物都无法控制病情。
胆囊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不能喝牛奶,而在缓解期且无不适症状时通常可以喝牛奶。胆囊炎急性发作期,胆囊处于炎症充血、水肿状态,胆汁分泌和排出功能受阻。牛奶富含脂肪和蛋白质,消化吸收需要胆汁参与。此时喝牛奶会刺激胆囊收缩,但因胆汁排出不畅,会加重胆囊负担,导致疼痛加剧,还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利于病情恢复。而在胆囊炎缓解期,患者没有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胆囊功能相对稳定。适量喝牛奶可以补充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对身体有益。不过,也要注意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因为高脂肪的牛奶仍可能刺激胆囊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