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囊肿的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医生根据患者相关病史、症状及妇科检查可作出初步诊断,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辅助诊断,最终确诊一般依赖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
病史一般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史、异常月经史、自身免疫病病史、使用宫内节育器等。其中,腹腔镜检查发现内容物为黏稠暗褐色陈旧性血液,通过热色试验进一步识别,发现病灶中有含铁血黄素沉着且加热后呈棕黑色,一般可确诊为卵巢囊肿。
根据巧克力囊肿的大小和粘连情况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Ⅰ型:囊肿直径多小于2 cm,囊壁多有粘连,层次不清,手术不易剥离。
2、Ⅱ型
(1)ⅡA:卵巢表面小的内异症种植病灶合并生理性囊肿,如黄体囊肿或滤泡囊肿,手术易剥离。
(2)ⅡB:卵巢囊肿壁有轻度浸润,层次较清楚,手术较容易剥离。
(3)ⅡC:囊肿有明显浸润或多房,体积较大,手术不易剥离。
卵巢巧克力囊肿在形态学上呈良性表现,但是临床行为学上具有类似于恶性肿瘤的特点,如种植、侵袭及远处转移等。
卵巢巧克力囊肿,在医学上又称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育龄期妇女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经输卵管逆流至盆腔卵巢周围,并且种植存活,这些异位种植存活的子宫内膜碎片也会随着月经周期增生、出血,被周围的组织包裹,形成一个囊性包块,囊壁为纤维化组织,囊壁上有少许子宫内膜组织,陈旧性血液聚集在囊内形成咖啡色黏稠液体,似巧克力样,俗称“卵巢巧克力囊肿”。
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治疗有不同的策略,主要包括观察随访、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除根治性手术(将子宫...
观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