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发黄
皮肤发黄的症状

虽然上述的各种原因均可导致患者出现皮肤发黄表现,但其实每类或每个病因导致的皮肤发黄皆可存在其临床特征,在此主要介绍常见类型的临床特点,便于对皮肤发黄的原因进行初步区分。

典型症状

1、贫血所致皮肤发黄的特点

虽然外观看上去与黄疸颇为相似,但一般仅有皮肤发黄,而巩膜、口腔黏膜等处罕有黄染,并且患者可因贫血,伴有面色苍白、皮肤粗糙、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气促、食欲降低、消化不良等全身贫血症状。

2、高胡萝卜素血症所致皮肤发黄的特点

患者的皮肤发黄是发生在食用过多含有胡萝卜素食物之后,皮肤黄染的特点是先出现于手掌、足底、前额及鼻部,逐渐发展至全身皮肤黄染,通常为轻度的发黄,并且患者一般不会出现巩膜和口腔黏膜发黄。当停止食用相关食物后,皮肤发黄的情况可逐渐消退。

3、黄疸所致皮肤发黄的特点

当发生黄疸时,患者常常是在巩膜、口腔黏膜(如硬腭后部及软腭黏膜上)发黄后1~2天,皮肤才出现发黄。同时,巩膜黄染是连续性的,接近角巩膜缘处的黄色较淡,而远离角巩膜缘处的黄色较深,并常伴有尿色发黄等症状。另外,各种类型的黄疸还可有其各自的临床特点:

(1)溶血性黄疸:通常皮肤黏膜黄染较轻,呈浅柠檬色,一般无皮肤瘙痒。当溶血急性发作时,患者常伴有发热、腰背痛、皮肤黏膜明显苍白、酱油色小便等急性溶血性贫血表现;慢性溶血可导致患者脾脏肿大。

(2)肝细胞性黄疸:患者皮肤黏膜通常呈浅黄至深金黄色,可伴有皮肤瘙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黏膜出血、男性乳房发育等表现。

(3)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皮肤通常呈暗黄、黄绿或绿褐色,皮肤瘙痒多见,粪便呈浅灰色或陶土色,尿色加深,如浓茶样小便。当胆汁淤积在肝内时,可损害肝脏功能,引起食欲减退、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患者可在出生后即出现明显黄疸,也可在青少年时期出现慢性间歇性黄疸,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或仅有乏力、肝区不适等较轻表现,但少数患者可在短期出现惊厥、角弓反张、核黄疸,危及生命。

4、药物所致皮肤发黄的特点

通常是在服用相关药物后出现,皮肤发黄一般先于巩膜黄染,患者巩膜黄染的特点是接近角巩膜缘处黄染重,而离角巩膜缘越远,黄染越轻,与黄疸在巩膜处的表现恰好相反。

并发症

通常来讲,食物及药物导致的皮肤发黄一般无明显的并发症;而黄疸所致的皮肤发黄可并发胆石症、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胆红素脑病、败血症、消化道出血、溶血危象等。

相关解析
黎舒华 副主任医师

皮肤病科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孕晚期皮肤发黄是怎么回事

孕晚期皮肤发黄可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的,比如在饮食上经常挑食或者是偏食,很可能会诱发贫血,导致皮肤出现发黄现象。在怀孕晚期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上尽量选择一些清淡类的食物,比如富含维生素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补血类的药物进行治疗。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皮肤黏膜是指身体哪里

皮肤黏膜是皮肤和黏膜的统称,‌它是指覆盖人体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内表面的组织‌。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在体表,起到保护、感觉、调节体温等作用;黏膜则分布在口腔、鼻腔、眼结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是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最外层的角质层能阻挡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侵入,同时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真皮富含血管、神经和感觉末梢,可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

刘仲荣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皮肤病
带状疱疹 毛囊炎 尖锐湿疣 手足口病 水痘 风疹
黑癣 叠瓦癣 癣菌疹 毛癣 脓癣 明癣
寄生虫病
蛲虫病 包虫病 蛔虫病 钩虫病 绦虫病 肝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