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症状

患者主要表现为在患处有窦道,发炎的肢体软组织增粗变硬,失去正常弹性。病变不活动阶段可以无症状,急性发作时可有局部红、肿、疼痛等全身中毒症状。

典型症状

1、患部有一个或多个经久不愈的窦道,流脓且有异味,偶可流出小死骨,周围皮肤有色素沉着。窦道处皮肤破溃反复发生可持续数年或数十年。

2、有时伤口暂时愈合,但由于存在感染病灶,炎症扩散,可引起急性发作,表现为疼痛,表面皮肤红、肿、热及压痛。体温可升高1~2℃。全身健康状况较差时,也易引起急性发作。

3、患肢因炎症刺激使肢体伸长,或由于骨折、脱位、骨骺分离而缩短、畸形、骨不连。若影响关节,可导致关节活动受限,严重的可使关节畸形强直,如髋关节在屈曲、外展、外旋位。部分患者还可有肌肉萎缩。

4、年幼者因炎症可阻碍或刺激骨骺发育,患肢可短缩或增长,若软组织挛缩可导致关节屈曲畸形。

伴随症状

急性发作时可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发冷、发热。

并发症

1、病理性骨折

长期炎症的刺激可使患处骨质遭到破坏,当受到轻微外力或不受外力时,就可能发生骨折。

2、皮肤改变

窦道附近的皮肤和软组织因持续引流和炎性分泌物的刺激,可导致周围皮肤发生湿疹样改变,表现为皮肤变薄、表皮脱落。

3、癌变

在炎症的长期刺激下,患处可发生癌变,如表皮样癌、纤维肉瘤、血管肉瘤、基底细胞癌等。

疾病相关 更多»
胆囊炎能喝牛奶吗

胆囊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不能喝牛奶,而在缓解期且无不适症状时通常可以喝牛奶。胆囊炎急性发作期,胆囊处于炎症充血、水肿状态,胆汁分泌和排出功能受阻。牛奶富含脂肪和蛋白质,消化吸收需要胆汁参与。此时喝牛奶会刺激胆囊收缩,但因胆汁排出不畅,会加重胆囊负担,导致疼痛加剧,还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利于病情恢复。而在胆囊炎缓解期,患者没有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胆囊功能相对稳定。适量喝牛奶可以补充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对身体有益。不过,也要注意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因为高脂肪的牛奶仍可能刺激胆囊收缩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相关手术 更多»
疾病专区 更多»
慢性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强直性脊柱炎 银屑病 癫痫
出汗
盗汗 自汗 冷汗 小儿多汗 产后多汗 手汗症
老年人疾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