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

治疗原则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原则是尽可能彻底清除病灶,摘除死骨,清除增生的瘢痕和肉芽组织,消灭死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愈合创造条件。常采用手术和药物综合疗法。

药物治疗

在急性发作期或手术前后,可根据不同的致病菌,选用不同的抗生素进行全身或局部治疗,且在治疗期间须遵循足量、足疗程的原则。常用药物有克林霉素、万古霉素、萘夫西林、妥布霉素、头孢唑林、阿莫西林等。

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1)有死骨形成。

(2)有骨死腔及流脓窦道。

2、手术禁忌证

(1)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时不宜作病灶清除术。

(2)大块死骨形成而包壳尚未充分生成者,过早取掉大块死骨会造成长段骨缺损该类病例不宜手术取出死骨,须待包壳生成后再手术。但近年已有在感染环境下带抗生素人工骨植骨成功的报告,因此可视为相对禁忌证。

3、手术方法

(1)死骨切除术和刮除术

包括单纯死骨切除、表皮死骨切除和骨切除等具体术式。

(2)开放植骨术

包括蝶形手术、带蒂肌瓣填塞法、自体松质骨填塞等具体术式。

(3)病段截除术

腓骨、肋骨、髂骨部位的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可采用病变骨段切除术。

(4)截肢术

对于部分病例长期已有窦道口皮肤癌变或足部广泛骨髓炎,骨质损毁严重不能彻底清除病灶者,可施行截肢术。

(5)缺损骨修复

对于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后遗留的骨缺损,目前新方法为采用抗生素磷酸钙人工骨进行修复,这种人工骨是一种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生物材料。

其他治疗

对于全身应用抗生素无法控制感染的患者,可使用抗生素串珠疗法。抗生素串珠置入骨髓腔可持续释放高浓度抗生素,能直接杀灭隐匿在病变骨组织和周围软组织中的致病菌。

相关解析
孙淑建 副主任医师

骨科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手术目的是什么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手术目的主要是消除感染治疗病灶。因为化脓性的骨髓炎,一般属于消炎效果是不太好的,里面会出现反复的感染,所以做手术是可以清除里面的坏死组织和脓液,这样有利于伤口的愈合,疾病的痊愈。所以平时对这类疾病是可以选择做手术治疗的遵医嘱

观看问答
疾病相关 更多»
胆囊炎能喝牛奶吗

胆囊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不能喝牛奶,而在缓解期且无不适症状时通常可以喝牛奶。胆囊炎急性发作期,胆囊处于炎症充血、水肿状态,胆汁分泌和排出功能受阻。牛奶富含脂肪和蛋白质,消化吸收需要胆汁参与。此时喝牛奶会刺激胆囊收缩,但因胆汁排出不畅,会加重胆囊负担,导致疼痛加剧,还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利于病情恢复。而在胆囊炎缓解期,患者没有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胆囊功能相对稳定。适量喝牛奶可以补充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对身体有益。不过,也要注意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因为高脂肪的牛奶仍可能刺激胆囊收缩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相关手术 更多»
疾病专区 更多»
慢性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强直性脊柱炎 银屑病 癫痫
出汗
盗汗 自汗 冷汗 小儿多汗 产后多汗 手汗症
老年人疾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