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性共济失调

什么是感觉性共济失调?

  • 发病部位:神经
  • 常见病因:
  •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
  • 检查项目:
  • 典型症状:
  • 注意事项:
什么是感觉性共济失调?

感觉性共济失调是由下肢深感觉传导通路障碍引起的,由于维持肌张力的反射弧被中断,关节位置觉和运动觉的缺失加上肌张力减退,导致患者不容易确定肢体各关节的运动方向和位置,运动步态紊乱,出现特征性步态。该疾病多见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脊髓痨、多发性硬化、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等。患病的原因大多因为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如脊髓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感觉性共济失调的保健 更多»

感觉性共济失调即是脊髓性共济失调,是由脊柱中的神经细胞及纤维的萎缩而导致的,为深感觉障碍的一种表现,同时常伴有下肢位置觉、震动觉障碍。该病症为遗传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发严重,所以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其保健护理。感觉性共济失调的保健措施具体如下。

1.体疗。体疗即科学的运动为主的疗法,患者一般通过科学的持续锻炼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如激发体内抗癌因子、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等效果,在有针对共济失调的特效疗法前,体疗对于共济失调的作用不言而喻。

2.补充维生素。可口服b族维生素进行必要的营养补充。因患者活动不便,b族维生素可推动新陈代谢,进行一定的物质转化为患者补充能量,在保证患者食欲及外在营养的补充前提下维持患者的正常机体功能。

...

相关解析
袁俊丽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邯郸市第一医院

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生活该怎么办

患有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富含铜,锌,铁等金属元素较多的食品,平时也要多吃一些富含有酪氨酸及矿物质的食物,例如牛肉,兔肉或者猪瘦肉以及动物肝脏,鸡蛋,鸭蛋,鹌鹑蛋等食物,平时要多注意休息,要保持心情的舒畅,适当的服用一些主治医生开的药物。

观看问答
相关医生 更多»
陆正齐

陆正齐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神经内科

擅长: 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头痛、帕金森病和痴呆等。

相关医院 更多»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电话:043185612222

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71号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电话:01065296114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东院);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西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电话:010-114(预约挂号),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电话:0571-87783777(总...

地址:解放路院区:浙江杭州市解放路88号;滨江院区: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虹路1511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电话:主院区:027-8366555...

地址:主院区: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光谷院区: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501号,位于东三环线与光谷三路之间,光谷生物城斜对面;中法新城院区:武汉市蔡甸区新天大道288号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电话:0731-89752088/2...

地址:中国湖南长沙市湘雅路87号

相关文章 更多»
感觉性共济失调的保健
感觉性共济失调的保健

感觉性共济失调即是脊髓性共济失调,是由脊柱中的神经细胞及纤维...

疾病相关 更多»
燕窝果是凉性还是热性

燕窝果性质偏凉,属于凉性水果,但具体寒性程度因人而异,体质偏热者适量食用可清热降火,体质偏寒或脾胃虚弱者过量食用可能引发不适。燕窝果的凉性特质源于其性味归经属性。中医认为,燕窝果性味甘、酸,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降火、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其凉性可中和体内热邪,缓解热病口渴、烦躁等症状,适合体质偏热或夏季食用。然而,凉性食物易伤阳气,若体质偏寒(如手脚冰凉、畏寒怕冷)或脾胃虚弱(如易腹泻、腹胀)者过量食用,可能加重体内寒气,导致胃痛、胃胀、腹泻等不良反应

李红梅 主任医师
轴性近视如何控制治疗

轴性近视的控制治疗需结合光学矫正、行为干预、药物辅助及手术治疗,通过多维度措施延缓眼轴增长、控制近视进展。1.光学矫正:框架眼镜是最基础且常用的矫正方式,需定期验光并更换合适度数的镜片。角膜接触镜和角膜塑形镜则能更精准地贴合角膜,其中OK镜通过夜间佩戴塑形角膜,白天可暂时提高裸眼视力,同时对青少年近视进展有较好的控制效果。2.行为干预: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距离约33厘米;遵循20-20-20法则,即每用眼20分钟休息20秒,眺望20英尺外的物体

李建良 副主任医师
性滞中气虚什么意思

性滞中气虚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其中“性滞”通常指的是身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某些生理功能出现阻滞或不畅的现象。这种阻滞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如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导致气机郁滞,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中气虚”则是指脾胃等中焦脏腑的气虚状态。在中医理论中,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气虚,则气血生化不足,身体各脏腑得不到充分的滋养,从而出现一系列虚弱症状。中气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乏力、面色萎黄等症状

曾科学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慢性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强直性脊柱炎 银屑病 癫痫
出汗
盗汗 自汗 冷汗 小儿多汗 产后多汗 手汗症
老年人疾病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