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失血性贫血
慢性失血性贫血的治疗

治疗原则

慢性失血性贫血的治疗在于积极查找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对因治疗,同时可以通过改善饮食、补充铁剂等方式以促进造血,改善病情。除非血红蛋白严重下降,一般无需输血治疗。

对因治疗

1、寄生虫引起者,应给予相应的驱虫治疗。

2、肿瘤引起者,应进行抗肿瘤治疗。

3、女性月经过多者,应查明原因,积极进行妇科或内科治疗。

4、消化道溃疡者,应根据病变部位、严重程度等,采取相应的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防止感染,均衡饮食,纠正偏食,适当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血、蛋黄、豆制品等。

药物治疗

1、铁剂治疗

(1)首选口服制剂,如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硫酸亚铁控释片等,建议随餐或进食后服用,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铁剂治疗时,忌与茶、咖啡、钙、镁制剂等同时服用,否则会影响机体对铁的吸收。通常,在患者病因得到有效去除的前提下,经过1-2个月的铁剂治疗,患者血红蛋白可基本恢复正常,之后,应继续服用铁剂治疗4-6个月,以确保体内铁的贮存。

(2)对于不能耐受口服铁剂、原发疾病致使病情继续加重或严重贫血者,可采取肌内注射或静脉方式补充铁剂,如右旋糖酐铁或山梨醇铁(仅肌内注射)等。

2、补充维生素

可辅以补充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等,促进病情恢复。

手术治疗

肿瘤、消化道溃疡等疾病引起者,需根据病情,考虑相应的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输血治疗:仅用于血红蛋白严重下降且症状明显者(成人血红蛋白<60g/L,儿童血红蛋白<50g/L)。

疾病相关 更多»
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区别

MDS指的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区别,分别有病因、病程进展速度、骨髓造血功能、血细胞减少特点、治疗方法等。1、病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能由基因突变、不良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则多因遗传、药物、化学毒物、电离辐射及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2、病程进展速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程进展速度不一,部分可持续数年,且存在转化为白血病的风险。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程可快可慢,但多数在1年内进展,急性再障病情尤为迅速

李燕郴 副主任医师
相关检查 更多»
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是人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可由珠蛋白以及血红素组成,

转铁蛋白
转铁蛋白

转铁蛋白(Tf)在体内主要运输红细胞以及铁,如机体出现病变影响到红

血清铁蛋白
血清铁蛋白

血清铁蛋白属于去铁蛋白以及铁核心Fe3+形成的复合物,血清铁蛋白能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一般可包括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

疾病专区 更多»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贫血
淋巴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