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早期母乳性黄疸,应鼓励少量母乳喂养,如果胆红素水平超过生理性黄疸的范围,可以考虑蓝光照射治疗,对于轻度迟发性母乳性黄疸的患者,无需治疗即可继续母乳喂养,当胆红素大于256.5毫摩尔/升时,停止母乳喂养2~3天,胆红素下降,母乳喂养可以继续,如果胆红素超过342毫摩尔/升,则需要蓝光照射进行治疗。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至今还不完全清楚。根据发病时间,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性黄疸的发生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似。据信,只要与母乳喂养不当和摄入不足有关,迟发性黄疸大多被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糖甙循环增加有关,这通常发生在出生后1~2周,持续8~12周。
母乳性黄疸需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是根据宝宝黄疸的具体情况而定的。如果轻微黄胆需要加强母乳喂养,促进胆红素的排泄,从而缓解症状,但是如果黄疸严重就需要停止母乳喂养,还需要进行蓝光照射治疗,以防发生胆红素脑病,损害脑细胞,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情况。
如果宝宝母乳性黄疸70多天还没有消退,这个时候就要让宝宝多晒晒太阳,必要的时候口服茵栀黄颗粒或者是益生菌,如果宝宝精神好,食欲好,大小便正常,那就采取注意观测的方法,如果严重就要采取白蛋白或者是免疫球蛋白等对症治疗。宝宝这种情况可能是肝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必要的时候主要找到原因对症治疗,也可能是新生儿肝炎或者是胆道闭锁或者是巨细胞病毒感染。
轴性近视的控制治疗需结合光学矫正、行为干预、药物辅助及手术治疗,通过多维度措施延缓眼轴增长、控制近视进展。1.光学矫正:框架眼镜是最基础且常用的矫正方式,需定期验光并更换合适度数的镜片。角膜接触镜和角膜塑形镜则能更精准地贴合角膜,其中OK镜通过夜间佩戴塑形角膜,白天可暂时提高裸眼视力,同时对青少年近视进展有较好的控制效果。2.行为干预: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距离约33厘米;遵循20-20-20法则,即每用眼20分钟休息20秒,眺望20英尺外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