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发生与外邪侵袭、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久病失养等有关。病位在鼻窍,与肺、胆、脾胃有关。病理性质有实虚之分,两者容易互相影响。
1、外邪侵袭
生活起居不慎,冷暖不知自调,或过度劳累后,风热袭表伤肺,或风寒外袭,久郁化热,内犯于肺,肺宣发肃降功能失调,邪热循经上犯鼻窍,发为本病。
2、情志内伤
长期情志不畅不得宣泄,或者容易恼怒不能控制,影响肝胆疏泄功能,气机郁滞,日久化火,胆火循经上犯,移热于脑,伤及鼻窍,发为本病。
3、饮食不节
平时饮食不加节制,过度偏嗜肥腻、煎炸等食物或长期酗酒,脾胃不能及时运化,湿热内生,湿邪郁困脾胃,可进一步影响运化功能,湿热邪毒循经上蒸鼻窍,可发为本病。
4、久病体虚
病后失于调理,导致脏腑虚损,肺脏亏虚,肺卫不固,容易感受外邪,外邪犯于鼻窍,发为本病。或者脾胃虚弱,运化水液和饮食功能失调,湿浊内生,困聚鼻窍,发为本病。
鼻渊为中医的病名,主要症状为鼻涕不断地从鼻腔流出,相当于西医学里的慢性鼻窦炎。表现为长期流鼻涕、鼻塞、嗅觉下降、头痛等症状。其病因有以下几点:
1.鼻梁位于人体的前正中线,属于督脉经,肺开窍于鼻,所以鼻子也属于中医学中的肺。肺气虚病因有:寒温不适,损伤肺气。肺为五脏之一,是人体重要器官,中医学说中肺为华盖,也称为娇脏,因为肺位于器官上方,容易感受外邪,病邪首先侵袭至肺脏。
2.肺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为气短乏力、声怯懒言、痰多清稀、自汗畏风、易感外邪、面色白、神疲乏力、稍有劳累则气喘吁吁、多见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或细弱等。
3.反复发作的鼻渊患...
观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