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清除浊涕、宣通鼻窍为原则。治疗不离通、排、补三法。通即通窍法,包括芳香通窍、益气通窍、清热通窍等多种方法;排即排脓泻浊。针对虚证,补虚法固然合适,但对于实证,也要牢记清泻之中应稍佐扶正药物。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肺经风热证
(1)如果出现鼻涕量多的患者,可加用蒲公英、鱼腥草、瓜蒌等。
(2)如果出现鼻塞严重的患者,可加用苍耳子、辛夷等。
(3)如果出现头痛的患者,可加用柴胡、藁本、菊花等。
(4)如果出现表证不明显,肺热为主的患者,可改用泻白散加减。
2、胆腑郁热证
(1)如果出现严重鼻塞的患者,可加用苍耳子、辛夷、薄荷等。
(2)如果出现严重头痛的患者,可加用菊花、蔓荆子等。
3、脾胃湿热证
(1)如果出现严重的鼻塞的患者,可加用苍耳子、辛夷等。
(2)如果出现头痛的患者,可加用白芷、川芎、菊花等。
4、肺气虚寒证
(1)如果出现头额部冷痛的患者,可加用羌活、白芷、川芎等。
(2)如果出现怕冷,肢体不温,遇寒加重的患者,可加用防风、桂枝等。
(3)如果出现鼻涕多的患者,可加用半夏、陈皮、薏苡仁等。
(4)如果出现自汗恶风的患者,可加用黄芪、白术、防风等。
5、脾虚湿困证
(1)如果出现鼻涕量多浓稠的患者,可加用陈皮、半夏、枳壳、瓜蒌等。
(2)如果出现严重鼻塞的患者,可加用苍耳子、辛夷花等。
药物治疗
1、肺经风热证
(1)方药:银翘散加减。
(2)常用中药:银花、连翘、荆芥、薄荷、牛蒡子、淡豆豉、桔梗、甘草。
(3)中成药:香菊胶囊、鼻渊通窍颗粒、千柏鼻炎片、苍耳子鼻炎胶囊、鼻渊丸。
2、胆腑郁热证
(1)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常用中药:柴胡、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当归、甘草。
(3)中成药:鼻渊舒口服液、鼻窦炎口服液,龙胆泻肝丸、藿胆丸。
3、脾胃湿热证
(1)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2)常用中药:藿香、石菖蒲、白豆蔻、薄荷、滑石、茵陈、黄芩、连翘、木通、贝母、射干。
(3)中成药:甘露消毒丹、三仁合剂、鼻窦炎口服液、鼻渊通窍颗粒。
4、肺气虚寒证
(1)方药:温肺止流丹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荆芥、细辛、诃子、甘草、辛夷、苍耳子、白芷。
(3)中成药:玉屏风颗粒、辛苓颗粒、通窍鼻炎颗粒。
5、脾虚湿困证
(1)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
(3)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
手术治疗
1、鼻腔病变的手术处理
以窦口鼻道复合体为中心的鼻窦外围手术,如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鼻息肉摘除术,以及咬除膨大的钩突与筛泡等。手术目的是解除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阻塞,改善鼻窦通气引流,促进鼻窦炎症的消退。
2、鼻窦手术
应在正规的保守治疗无效后方可采用。包括传统手术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两大类,现多趋向于开展功能性鼻内镜手术。
其他治疗
1、外治疗法
(1)滴鼻法
用芳香通窍的中药滴鼻剂滴鼻,以疏通鼻窍。
(2)熏鼻法
用芳香通窍,行气活血的药物,如苍耳子散、川芎茶调散等,放砂锅中,加水2000mL,煎至1000mL,倒入合适的容器中,先令患者用鼻吸入热气,从口中吐出,反复多次,待药液温度降至不烫手时,用纱布浸药热敷印堂、阳白等穴位。
(3)鼻窦穿刺冲洗法
在全身症状消退和局部炎症基本控制后,可行鼻窦穿刺冲洗。可每周冲洗1次,直至再无脓液冲洗出为止。并可于冲洗后向窦内注入抗生素或中药制剂等。
(4)负压置换法
用负压吸引法将鼻窦内的脓液吸引出来,再将适宜的药物置换进入鼻窦,以达到治疗目的。
2、针灸疗法
(1)针刺
主穴迎香、攒竹、上星、禾髅、印堂、阳白等。配穴合谷、列缺、足三里、丰隆、三阴交等。每次选主穴和配穴各1-2穴,每日针刺1次。
(2)艾灸
主穴百会、前顶、迎香、四白、上星等。配穴足三里、三阴交、肺俞、脾俞、肾俞、命门等。每次选取主穴及配穴各1-2穴,悬灸至局部有掀热感、皮肤潮红为度。
(3)穴位按摩
选取迎香、合谷,自我按摩,每次5-10分钟,每日1-2次,或用两手大鱼际,沿两侧迎香穴上下按摩至发热,每日数次。
3、抗生素治疗
有急性发作迹象或有化脓性并发症,应全身给予抗生素治疗。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应合理选用敏感药物,用常规剂量,疗程不超过2周。不推荐局部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