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麻风病的治疗原则:
临床上主要采用多种杀菌药物联合化疗法,若发生麻风反应,还应及时给予相应治疗。强调早期、足量、足程、规则治疗,以减少畸残及复发。
2、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1、联合化疗
具有疗程短、疗效快、不易产生耐药性,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
(1)抗麻风药物
1)氨苯砜:主要是抑制麻风杆菌繁殖,一般不单独使用。
2)利福平:对麻风杆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且疗效迅速,不宜单独长期使用。
3)氯法齐明:对麻风杆菌有抑制作用,可用于麻风反应的治疗。
4)其他:出现药物毒副作用或过敏等情况时,可酌情使用药物治疗,常见药物有氧氟沙星、米诺环素等。
(2)化疗方案
1)多菌型:一般联合用药治疗,常见药为利福平、氯法齐明、氨苯砜联合应用。
2)少菌型:一般联合用药治疗,常见药为利福平、氨苯砜等。
2、麻风反应的治疗
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氯喹等。
其他治疗
一般可接受健康教育,学习眼、手、足的自我保护方法;对无痛性神经炎者予以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多可阻止畸残的发生;对已形成的畸残,可根据病情采用理疗、针灸、牵引、体疗等疗法。
麻风病,一般指的是由麻风杆菌这一病原菌,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麻风病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肢端残废的症状。带菌者咳嗽或是喷嚏时,从呼吸道粘膜进入健康人体内,则会造成麻风病的直接接触传染。麻风病需要在医嘱下服用抗麻风化学药物,必要时可以进行针灸,植皮等辅助治疗。
麻风病的临床表现
1、结核样型麻风麻风患者的免疫力较强,在皮肤和神经出现损害,表现为边缘整齐、分布不对称的斑疹和斑块,斑疹一般是浅色或淡红色,表面没有鳞屑,斑块的轮廓则很清楚,在皮损位置附近可以摸到粗大的皮神经,呈现暗红色。可能会诱...
观看文章球蛋白是一种存在于人体的血清蛋白,具有免疫作用。当人体的免疫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