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凉,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稀薄,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迟(或为细弱)无力。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血虚的表现。
典型症状
1、心阳虚证心慌,易汗出,精神疲惫,喜欢躺卧,胸闷疼痛,怕冷,四肢温度低,面色苍白,舌淡或紫暗,脉细弱或沉迟等。
2、脾阳虚证怕冷,水肿,腹中疼痛,发凉,温物或用手捂则疼痛减轻,口水多,四肢不温,喜欢温暖的食物、环境及物品,小便无色且量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
3、肾阳虚证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灰黑色,腰膝酸软而痛,全身怕冷(双下肢最明显),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性阳痿早泄,妇女宫寒不孕;大便久泄不止、便内含大量未消化食物,或黎明时腹泻,或浮肿,腰以下最明显,按之凹陷不起,严重时腹部胀满、全身浮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血亏虚的表现。病情发展
阳虚可发展演变为阴虚和亡阳。
1、阴虚阴阳之间存在相互依存、滋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当阳虚到一定程度时,阳虚不能生阴,可导致阴虚的现象,表现为咽干,五心烦热,盗汗,两颧潮红,脉细数等。
2、亡阳若阳气虚衰较为严重,可进一步发展为亡阳。表现为冷汗淋漓,汗质稀淡,神情淡漠,肌肤不温,手足厥冷,呼吸气弱,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微欲绝。
并发症
痹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