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病因
1、致病因素: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
2、危险因素:过度疲劳、剧烈运动、肌内注射、扁桃体摘除术和遗传因素等。
3、流行病学:
(1)传染源:隐形感染和轻症瘫痪型患者。
(2)传染途径:
1)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初期主要通过鼻咽排出病毒,病程发展后病毒由粪便排出,可经污染的水、食物以及日用品传播。口服的减毒活疫苗经粪便排出后可能恢复毒力而传染他人。
2)空气飞沫传播。
发病机制
脊髓灰质炎受到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
病毒经口进入消化道过程中得以复制,并逐渐侵犯相关淋巴组织,大部分人因自身产生保护性抗体,病毒不进入血流,不出现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表现为隐性感染。若机体抵抗力较低,病毒可入血,先引起较轻的病毒血症,即第一次病毒血症。若病毒未侵犯神经系统,机体免疫系统又能清除病毒,患者可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为顿挫型;少部分患者因病毒毒力强或血中抗体不足,病毒随血流扩散至全身淋巴组织或其他组织中进一步增殖,大量复制并再度入血形成较为严重的病毒血症,即第二次病毒血症。
2、第二阶段
典型病例可进入发病机制的第二阶段,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细胞坏死,若运动神经细胞受损严重,则导致肌肉瘫痪,引起瘫痪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