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正常的运动需要各组肌肉在力量、速度、幅度等方面的准确配合,这种配合依靠小脑进行协调。但如果小脑发生萎缩,则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肌张力减低以及非运动性表现。另外,若患者的脑萎缩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患者同时还可出现其原发病的症状。
典型症状
1、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是小脑萎缩的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站立不稳,摇晃,并足站立困难,一般不能单腿站立;步态蹒跚,行走时两腿远分,左右摇摆,双上肢屈曲前伸如将跌倒之状;辨距不良,动作易超过目标,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书写时颤抖,字迹不规则,写字越来越大。
2、构音障碍吟诗样语言,表现为言语缓慢,发音冲撞、单调、鼻音。是由于发音器官如口唇、舌、咽喉等肌肉共济失调所致。
3、眼球运动障碍小脑萎缩早期患者可表现为辐辏障碍及眼外肌运动障碍。可有双眼粗大震颤,少数患者可见下跳性眼震、反弹性眼震。
4、肌张力减低主要见于急性小脑半球病变,在慢性病变时较少见。但某些小脑萎缩的病例可见渐进性全身肌力增高,可出现类似震颤麻痹的情况。
5、非运动性表现包括认知与语言功能障碍,一些证据表明小脑与精神疾病相关,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及成瘾行为等。
伴随症状
可同时伴随原发疾病的症状1、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尿频、尿急、体位性低血压。
2、肢体运动障碍如面瘫、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感觉异常等。
并发症
疾病发展到晚期,患者因长期卧床,可能会引发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褥疮、心脏疾病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