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孕期间食用薏米存在增加流产风险的可能性,但并非绝对导致流产,其影响程度需结合食用量、孕妇体质及个体敏感性综合判断。薏米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性凉,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祛湿的功效,但其成分可能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早孕阶段(妊娠前12周)胚胎着床尚未稳固,子宫平滑肌的异常收缩可能引发宫缩,进而增加流产风险。现代医学虽未明确证实薏米直接导致流产,但其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已被部分研究提及,且临床中确有孕妇因食用薏米后出现先兆流产症状的案例
药物流产排干净的时间因人而异,多数情况下需要7-14天,但具体时间受孕周、子宫收缩功能、宫腔残留等因素影响,需结合个体情况综合判断。若药物流产顺利,胚胎组织及蜕膜在最后一次服药后4小时内排出,且无宫腔残留,通常7天左右可排干净;若妊娠组织残留或子宫收缩功能较差,排出时间可能延长至15天,甚至需通过清宫术处理。此外,孕周过长(超过49天)、药物使用不当(如剂量不足)、子宫内膜炎、子宫腺肌症等病理因素,均可能阻碍妊娠组织完全排出,导致排净时间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