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本证以健脾益气为主要治法。脾失健运,往往影响气机升降,出现腹胀、饮食减少等脾虚气滞证,在治疗中,应酌情配合理气消导法,适当加入陈皮、木香、麦芽等理气醒脾药物。同时脾虚还易生湿,可适当加入茯苓、白术、薏苡仁、扁豆等健脾而兼有除湿药物。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若出现黎明前泄泻,可加用补骨脂、五味子、熟附子等。
2、若脾不统血而致出血,皮肤有紫癜的患者,可加用熟地、阿胶、仙鹤草。
3、若以脾虚腹泻为主的患者,可加用炒薏苡仁、山药、芡实等。
4、若中气下陷,出现脘腹坠胀,气短,脱肛的患者,可加用升麻、柴胡、陈皮等。
药物治疗
1、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2、常用中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薏苡仁、扁豆、大枣、陈皮、神曲等。
3、中成药:四君子合剂、四君子丸。
其他治疗
1、针刺
取穴内关、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关元、建里等,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轮流取穴。对小儿积疳,用三棱针点刺中指第一指节掌面,以稍出血或黄色粘液为宜。
2、灸法
取穴中脘、足三里、神阙、胃俞、脾俞等。用艾条或隔姜灸,每日1次。
3、耳针
取交感、神门、肺、胃配十二指肠等穴。每次选2-3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