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可以通过牙周治疗、固定治疗、根管治疗、调整咬合、拔牙、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全身疾病管理8种方法治疗。1.牙周治疗:因牙周炎导致的轻度松动,通过洗牙、龈下刮治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控制炎症后,松动度可能改善。2.固定治疗:多颗牙松动或松动度较大时,可采用牙周夹板、树脂粘接等方式固定患牙,恢复咀嚼功能。3.根管治疗: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引发的牙齿松动,需通过根管治疗消除感染,缓解根尖周炎症,减轻松动。4.调整咬合:咬合创伤导致的牙齿松动,可通过调磨牙齿或制作咬合垫,减轻患牙承受的异常咬合力
牙齿下面长了个肉疙瘩可能是根尖周炎引发的牙龈瘘管、牙周脓肿、牙龈增生或息肉、颌骨囊肿或肿瘤等情况。1.根尖周炎引发的牙龈瘘管:牙齿龋坏未及时治疗,细菌感染牙髓后扩散至根尖周组织,形成慢性炎症并穿破牙龈形成排脓通道。表现为病牙根尖对应牙龈处的肉疙瘩,挤压可能有脓液渗出,患牙可能有咬合痛、牙齿变暗或松动。2.牙周脓肿:牙周炎未控制,牙龈下牙石、菌斑堆积引发化脓性感染。肉疙瘩多位于牙龈边缘或牙周袋内,红肿疼痛明显,伴牙龈充血、出血、牙齿松动及口腔异味
牙齿烂了一半是补还是拔掉,需根据牙齿是否有保留价值进行判断。若牙齿有保留价值,通常建议补牙;若牙齿无保留价值,则需拔掉。若牙齿仅烂了一半,但牙根条件良好,龈下牙齿少量缺损或未缺损至龈下,可通过补牙的方式修复。补牙时,医生会先对牙齿进行打磨,去除坏死组织,然后使用复合树脂等材料填充缺损部分,恢复牙齿的外观和功能。补牙的好处在于可以防止龋病加重,消除不适症状,并恢复牙齿的正常功能
牙齿酸软如果是因饮食刺激等短暂因素引起的轻度牙齿酸软,有自愈可能;但若是由龋齿、牙周炎、楔状缺损等疾病导致的,通常难以自愈,需要进行治疗。当食用过多酸性食物如柠檬、山楂或过冷过热食物后,牙釉质受到短暂刺激,牙齿可能出现一过性酸软,这种情况下,停止刺激后,牙齿自身的修复机制会使牙釉质再矿化,症状可能在1-2天内自行缓解。然而,龋齿破坏牙釉质和牙本质,细菌侵入导致牙本质暴露,遇冷热酸甜刺激时,外界刺激会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导至牙髓,引发酸软疼痛,这种情况不会自行修复,需补牙治疗
种植牙后2小时后可以进食,但需注意食物选择和进食方式。种植牙手术通过在牙槽骨内植入人工牙根,术后口腔内存在创口,过早进食可能导致出血、感染,影响创口愈合,而2小时后局部止血基本完成,可开始进食。术后2小时可先饮用常温的凉白开或清淡流食,如米汤、稀藕粉,避免饮用过热液体,防止血管扩张引发出血。术后1-3天,应以半流食为主,如软面条、鸡蛋羹、南瓜粥,食物温度适中,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注意不用手术侧咀嚼,防止创口受到外力刺激
牙齿晃动能否恢复分两种情况,轻度松动通过治疗可以恢复,严重松动或牙槽骨严重吸收则难以复原。具体恢复可能性需根据病因和程度判断。牙齿松动通常由牙周炎、外伤或咬合创伤等原因引起。轻中度牙周炎导致的松动,通过系统的牙周治疗包括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等,配合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牙齿稳固度可能逐渐恢复。外伤引起的牙齿松动,若牙根未折断且及时进行固定处理,通常2-4周后可重新稳固。但若松动度过大或伴有严重牙槽骨吸收,恢复可能性将显著降低
小孩子换牙通常从6岁左右开始,持续到12-13岁结束。换牙是乳牙逐渐脱落、恒牙相继萌出的过程,遵循一定的时间和顺序规律。换牙初期,下颌乳中切牙开始松动脱落,随后上颌乳中切牙脱落,相应位置的恒牙逐渐萌出。6-8岁时,主要替换上下排的中切牙;8-10岁,乳侧切牙脱落,恒侧切牙长出;10-12岁,第一乳磨牙脱落,第一前磨牙萌出;12-13岁,乳尖牙、第二乳磨牙脱落,由恒尖牙和第二前磨牙替代。不过,换牙时间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孩子可能提前至5岁或推迟到7岁才开始换牙,只要整体牙列发育正常,都属于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