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对于有癫痫和颅内压高的患者,应首先控制症状;病原学的治疗主要使用喹诺酮和阿苯达唑;必要时,部分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
对症治疗
1、有癫痫发作者,可遵医嘱酌情给予镇静剂。
2、有颅内压增高者,应按医嘱给予脱水治疗。
药物治疗
1、喹诺酮吡喹酮是治疗囊虫病的重要药物,经过数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吡喹酮对皮肤肌肉型的囊虫病可达100%的治愈率,对脑囊虫病亦可达90%左右。但脑囊虫病者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可出现颅压增高、癫痫发作加重现象,故对治疗对象选择宜审慎,治疗过程中宜辅用脱水剂与抗惊厥药物。眼囊虫病者服用吡喹酮后局部炎症反应较剧,增加手术的复杂性,应列为禁忌。有精神障碍与痴呆表现的脑囊虫病者,吡喹酮治疗易诱发精神异常亦不宜采用。
2、阿苯达唑阿苯达唑近年来已被证明为治疗囊虫病的有效药物,对皮肤肌肉型囊虫病的治愈率可达100%左右,脑型囊虫病的有效率可达90%。本品治疗的副作用较吡喹酮为轻,但也可有头痛、发热、皮疹、肌痛、癫痫、视力障碍等副作用,长期应用者可发生肝功能异常。副作用重者可加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
手术治疗
1、位于皮质、脑实质的多发性囊虫,为了解除症状、保存视力,多采用颞肌下减压术,术后再配合药物治疗。对软脑膜有广泛粘连,特别是颅后窝粘连有不同程度积水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将有关囊虫摘除,并作脑脊液分流术。
2、由于吡喹酮等驱虫治疗可导致严重眼内炎症,故所有患者均应进行眼科检查,一旦发现眼球内囊虫尤应及早手术治疗,可获痊愈,切不可以先行吡喹酮等驱虫治疗。
脑囊虫病是由于囊虫感染引起的脑组织的一种寄生虫病。会引起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疼,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也可能引起患者出现癫痫发作,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局灶症状和体征。要想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脑囊虫病,需要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ct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