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蝇蛆病起病时患者常有轻微的全身症状,如低热、头痛、恶心、全身不适等,部分患者皮肤出现窜痛感。这些症状以夜间为重。
典型症状
1、疖肿型
(1)初发时在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结节或肿块,蝇蛆就生存在结节内。
(2)当幼虫快要钻出皮肤时,肿块逐渐增大,局部水肿加剧,皮面毛孔扩张,有锥刺样的疼痛及虫体蠕动感,几小时后肿块或结节表面出现黄豆大小水疱,疱壁薄而紧张。
(3)若刺破疱壁可以从黄红色黏液中挤出幼虫,随后肿块缩小,炎症也随之消退,中心留下一个穿凿性小孔而愈。
(4)若蝇蛆寄生的部位很深,结节需数月才能破溃,但较少见。
(5)疖肿型皮肤蝇蛆病多发生在皮肤松弛部位,多见于眼脸、口唇、腹、腰、前臂深处,数目1~2个或多达10余个。
2、变异性若疖肿结节不破溃,蝇蛆可在皮下潜行数厘米后又重新出现新的结节或肿块,在肿块表面出现小丘疹,形成假性脓肿。
3、匍行疹型皮损为红色水肿性隆起,呈弯曲的带状,其一端有水疱,幼虫即隐藏在水疱之前的正常皮肤内。
4、创伤性幼虫在裸露的伤口或溃疡处聚集,以坏死组织为营养。可见幼虫在伤口表面爬行。多见于头、面、四肢等处。
5、其他少数患者于蝇蛆开始钻人人体时,可发生荨麻疹样反应,亦有报道伴弛张热、全身淋巴结肿大、贫血等强烈全身变态反应者。
伴随症状
皮肤上出现的结节肿块多伴有疼痛和压痛。
并发症
因幼虫善于钻孔,可向患者任何部位移行造成继发感染和内脏损害。根据文献报道,皮肤蝇蛆病可导致的化脓性脑膜炎、心脏损害、肺炎及胸腔积液等并发症。
抑郁症并非一定是终身病,但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程。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并维持良好社会功能,但仍有30%-50%患者可能经历病情反复。抑郁症的病程具有显著异质性。首次发作患者经系统治疗后,60%-70%可在6-12个月内达到临床痊愈。然而,抑郁症具有高复发率特征,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1年内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复发率超过80%。复发风险与遗传易感性、残留症状、社会心理应激、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