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肠痉挛的病因尚不清楚,胃肠动力异常、肠道菌群失调、乳糖不耐受、心理社会因素等都可能导致婴儿肠痉挛的发生。此外,该病还可能与胃食管反流、食物过敏、肠激素失调、睡眠问题、烟草暴露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调有关。
1、胃肠动力异常
(1)婴儿发育中的肠道神经系统暂时性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婴儿肠道运动增强,从而引起肠道痉挛,尤其是在生命最初几周。
(2)胃肠道中含有多种参与肠道蠕动的调节激素,如血管活性肽、胃泌素、胃动素和胃饥饿素等。有研究显示,患儿的这些激素可能存在异常,如胃动素(可促进胃排空、增加小肠蠕动、减少运输时间)浓度显著增加。
2、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菌群失调或肠道内非共生菌在肠道内定植,均可引起婴儿发生肠绞痛。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也是婴儿肠痉挛的诱发因素。
3、乳糖不耐受
由于小肠乳糖酶缺乏或不足,使乳糖未能在小肠完全分解和吸收,当乳糖进入结肠后,由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发酵,产生乳酸和氢气等,从而使结肠迅速扩张,并引起疼痛;而结肠中的乳糖和乳酸产生的渗透压可造成水分的大量渗入,导致肠道进一步扩张,加重疼痛。然而有研究显示,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对减少婴儿哭闹并没有明显的效果,乳糖不耐受与婴儿肠绞痛可能并无直接关系。
4、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目前普遍认可的假说认为,婴儿肠痉挛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平衡密切相关。
5、环境因素
如心理社会问题、家庭暴力、亲子互动缺乏、父母的焦虑或抑郁,在婴儿肠痉挛的发生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婴儿肠绞痛与各种围生期因素有关,包括母亲的教育程度、吸烟习惯等。
6、喂养障碍
(1)如存在乳头定位困难、口腔运动障碍、舌系带过短或感官处理问题等,很可能导致敏感的婴儿出现哭闹、烦躁,甚至喂养困难。
(2)喂养技巧不得当(如喂养不足、过度喂养、吞入空气、喂养后拍背不够)可能与本病有关。研究发现,与使用普通奶瓶喂养的婴儿相比,使用防真空奶瓶喂养的婴儿在清醒状态下保持不哭不闹的时间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