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身体状态,以及脓肿的大小、位置、液化程度等因素,确定治疗方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感染早期,脓肿尚未完全形成或脓肿较小,且症状轻微者,可在控制原发病前提下,加强全身营养支持,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如果脓肿较大,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是膈下脓肿治疗的主要药物,应当在治疗早期即开始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在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后,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亚胺硫霉素、a-羧基噻吩青霉素、克拉维酸及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等;有时需连用甲硝唑和克林霉素等抗厌氧菌抗生素。
手术治疗
1、经皮穿刺置管外引流术首先行局部麻醉,在超声或CT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置管外引流术,该方法简便易行、创伤小、引流效果好,治愈率高达90%。适用于近体表、小脓腔、脓液稀薄的患者。
2、切开引流术当脓腔较大或穿刺引流无效时,需进行切开引流术。手术的目的主要是切开引流,消除脓液。术前需积极调整患者一般状态,在超声或CT引导下明确脓肿位置、界限等,以此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临床上主要的引流途径有以下三种:
(1)经腹前壁途径此法较为安全、常用,适用于肝右叶上、肝右叶下位置靠前或膈左下靠前的脓肿。手术方法为沿肋缘下斜切口,逐层切开至腹膜层,穿刺后确认脓腔所在位置,扩大开口,吸净脓液,打开脓腔内分隔,留置多孔引流管或双套管充分引流。
(2)经后腰部途径适用于肝右叶下,膈左下靠后的脓肿,手术方法为沿第12肋下缘左切口并切除第12肋,平第1腰椎横行切开肋骨床,进入腹膜后隙,穿刺定位脓腔位置,然后切开脓腔,吸净脓液,留置多孔引流管,注意避免误入胸腔。
(3)经胸壁切口途径适用于高位右肝上间隙的脓肿,手术分两期进行,切口选在第8或第9肋骨处侧胸壁,一期先切除部分肋骨,使胸膜和膈肌粘连,二期再经原切口穿刺如脓腔,留置引流,此法现已较少应用。
肺脓肿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组织损伤性疾病,分为急性肺脓肿和慢性肺脓肿。一般情况下,急性肺脓肿患者接受消炎治疗需要7~14天,而慢性肺脓肿患者则需要1~3个月的时间。1、急性肺脓肿:急性肺脓肿的病程相对较短,如果能及早发现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抗感染对症治疗,通常对青霉素等抗生素较为敏感。通过7~14天的抗感染治疗,可以基本控制病情,使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2、慢性肺脓肿:慢性肺脓肿的病情迁延不愈,治疗时间通常较长。由于病原菌在肺部长期存在,并形成脓腔,因此需要更长时间的抗感染治疗来清除病原菌和脓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