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皮肤病
细菌性皮肤病的症状

细菌性皮肤病可引起多种类型的皮肤损害,常见有丘疹、脓疱、红斑、结节、鳞屑等,患者还可同时伴有瘙痒或疼痛等不适。但不同细菌性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典型症状

常见的几种细菌性皮肤病表现如下:

1、脓疱疮

主要表现为皮肤脓疱,可破裂,出现糜烂、结痂,痂脱落后有时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患者可自觉瘙痒或疼痛不适。新生儿患者病情较重,可出现广泛分布的多发性大脓疱,破溃后形成红色糜烂面。

2、毛囊炎、疖、痈

(1)毛囊炎:初起为红色毛囊性丘疹,数天内中央出现脓疱,周围有红晕,脓疱干涸或破溃后形成黄色痂,痂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

(2)疖:开始为稍隆起的红色疼痛小结,可迅速发展为坚实的结节,伴红肿热痛,数天后顶部出现黄白色点状脓栓,脓栓脱落,排出脓液,炎症便逐渐消失而愈合。

(3)痈:系多个聚集的疖组成。初起为弥漫性炎性硬块,继而化脓、中心软化坏死,表面出现多个脓头(即脓栓),脓栓脱落后留下多个带有脓性基底的深在性溃疡,外观如蜂窝状。

3、丹毒

起病急剧,发病前可有全身不适、怕冷、发烧、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典型皮损为水肿性红斑,消退后可留有轻度色素沉着及脱屑。有时红斑基础上可发生水疱、大疱或脓疱。有时炎症深达皮下组织,还可能会引起皮肤坏疽。

4、蜂窝织炎

皮损初起为弥漫性、水肿性、浸润性红斑,损害中央红肿明显,局部皮温增高,严重者可形成深部化脓和组织坏死。急性期可伴有疼痛、高热、寒战和全身不适;慢性期皮肤可出现硬化萎缩。

5、麻风

(1)少菌型:典型皮损为较大的红色斑块,其表面干燥粗糙,毳毛脱失,可覆盖鳞屑。

(2)多菌型:早期为浅色、浅黄色或淡红色斑;中期皮损分布更广泛,浸润更明显,少数皮损可形成结节;晚期皮损呈深在性、弥漫性浸润,常伴暗红色结节,面部结节或斑块可融合成大片凹凸不平的损害,并出现眉毛、头发脱落等表现。患者还可同时伴有感觉异常、出汗障碍等神经受累表现。

6、皮肤结核病

主要临床类型包括寻常狼疮、疣状皮肤结核。

(1)寻常狼疮:皮损初起为鲜红或红褐色粟粒大小的结节。结节可增大增多,并相互融合成大片红褐色浸润性损害,其表面可覆有鳞屑。结节可自行吸收或破溃后形成萎缩性瘢痕,在瘢痕上又可出现新皮损,与陈旧皮损并存。

(2)疣状皮肤结核:皮损初起为黄豆大小的紫红色质硬丘疹,丘疹逐渐扩大可形成斑块,表面增厚,粗糙不平可呈疣状增生。皮损中央逐渐结痂脱落,留有萎缩性网状瘢痕,边缘的痂或鳞屑可逐渐向外扩展形成环状或弧形边缘,外周绕以暗红色晕。

并发症

病情严重患者,细菌可入血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有时还可能会导致感染性休克、骨髓炎、关节炎、肺炎、肾炎、淋巴结炎等病变。

疾病相关 更多»
燕窝果是凉性还是热性

燕窝果性质偏凉,属于凉性水果,但具体寒性程度因人而异,体质偏热者适量食用可清热降火,体质偏寒或脾胃虚弱者过量食用可能引发不适。燕窝果的凉性特质源于其性味归经属性。中医认为,燕窝果性味甘、酸,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降火、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其凉性可中和体内热邪,缓解热病口渴、烦躁等症状,适合体质偏热或夏季食用。然而,凉性食物易伤阳气,若体质偏寒(如手脚冰凉、畏寒怕冷)或脾胃虚弱(如易腹泻、腹胀)者过量食用,可能加重体内寒气,导致胃痛、胃胀、腹泻等不良反应

李红梅 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皮肤病
带状疱疹 毛囊炎 尖锐湿疣 手足口病 水痘 风疹
黑癣 叠瓦癣 癣菌疹 毛癣 脓癣 明癣
寄生虫病
蛲虫病 包虫病 蛔虫病 钩虫病 绦虫病 肝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