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球菌病

什么是隐球菌病?

  • 发病部位:全身
  • 常见病因:
  • 挂号科室:感染科
  • 检查项目:
  • 典型症状:抽搐、食欲不振、畏寒
  • 注意事项:
什么是隐球菌病?

隐球菌病是一种属广泛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的感染病原体多达17种和18变种。新生隐球菌感染人体会导致严重病变引起隐球菌病,主要通过肺入侵至人体各个器官组织,大多数的病人疾病不会发生扩散,仅有极少部分人群疾病会发生血行扩散。经血行扩散最常涉及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和面积最大的器官皮肤。

隐球菌病的病因

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属感染引起的。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隐球菌感染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所致,与病原体的数量、毒力、致病力以及宿主的免疫状态等相关,其中,宿主的免疫状态对发病与否起重要作用。

查看更多»
隐球菌病的症状

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也可累及皮肤、骨组织和其他脏器。当累及不同器官或系统时,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典型症状1、肺炎隐球菌多经呼吸道感染,患者常伴咳嗽、胸痛、乏力、低热、体重减...

查看更多»
隐球菌病的治疗

治疗原则隐球菌病的治疗方案根据感染部位和患者免疫功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所有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肺外的新型隐球菌病均需要治疗,常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对症治疗1、降低颅内压本治疗方式是降低早期病死率的关键。首选...

查看更多»
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 更多»

隐球菌病是主要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偶尔也累及皮肤,常见的临床类型包括隐球菌脑膜炎,隐球菌败血症,隐球菌肺炎等。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咳痰、全身不适等,主要的传染源为家禽和家畜,特别是鸽子的粪便当中会含有较多的隐球菌。

一、隐球菌病的诊断

1、通过墨汁染色法或者真菌培养的方法,墨汁染色法是一种迅速,简便并且可靠的方法,他可以根据受损部位不同,取所需的检查新鲜标本,比如脑脊液,痰液,病灶组织或者肾液等。放在玻片上,加墨汁,然后盖一盖玻片,在显微镜/2、寻找隐球菌,可以见到圆形的菌体,外周有一圈透明的肥厚荚膜,内有反光孢子,但是没有菌丝,反复多次查找阳性率高。

3、脑脊液也应该在临...

相关解析
邓项俊 主治医师

感染科 六安市人民医院

什么是隐球菌病

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类疾病,它可以引起很多部位的感染,如脑膜、肺、皮肤、骨骼系统等等。一般隐球菌病的治疗主要是抗真菌治疗,可以使用氟康挫,也可以应用两性霉素b等相关的抗真菌药物。对于一些严重的隐球菌病,如隐球菌性脑膜炎,一般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比较多的,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的。

观看语音
龙振昼 副主任医师

感染科 宁德市闽东医院

肺隐球菌病怎么办

必要时可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部分患者可手术治疗,建议去医院检查,医生根据检查结果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生活中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防止感冒。加强心理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按时足量服药。

观看问答
相关医生 更多»
高志良

高志良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

擅长: 病毒性肝炎

相关医院 更多»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电话:020-61641114;02...

地址: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电话:01065296114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东院);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西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电话:010-114或010-839...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西头条8号(西南二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电话:021-34186000(总机...

地址:总院:上海市瑞金二路197号(永嘉路口);北院:嘉定区嘉定新城中心区(马陆镇)希望路999号;远洋分院: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174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电话:总机:0571-8723611...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庆春路79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电话:010-84702288(预约...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京顺东街8号

相关药品 更多»
氟康唑分散片
氟康唑分散片

本品适用于以下真菌病: 1.全身性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血症、播散性念珠菌病及其他形式的侵入性念珠菌感染,如腹膜、心内膜、肺及泌尿道感染。也可用于恶性肿瘤、重症监护患者、接受放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受到其它易致念珠菌感染的因素作用的患者。 2.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脑膜炎及其他部位(如肺、皮肤)的隐球菌感染。可用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艾滋病患者及器官移植或其他原因引起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艾滋病患者可服用本品用来维持治疗,以预防隐球菌病的复发。 3.粘膜念珠菌病:包括口咽部、食道、非侵入性支气管等粘膜念珠菌病、肺部念珠菌感染、念珠菌尿症、皮肤粘膜和慢性萎缩性口腔念珠菌病。可用于免疫功能正常或免疫功能受损患者。 4.急性或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 5.对接受化疗或放疗而容易发生真菌感染的白血病患者及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可用本品进行预防治疗。 6.皮肤真菌病:包括体癣、手癣、足癣、花斑癣、头癣、指趾甲癣等皮肤真菌感染。 7.皮肤着色真菌病。

氟康唑片
氟康唑片

本品适用于以下真菌病: 1.全身性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血症、播散性念珠菌病及其他形式的侵入性念珠菌感染,如腹膜、心内膜、肺及泌尿道感染。也可用于恶性肿瘤、特殊监护病人、接受放、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受到其它易致念珠菌感染的因素作用的患者。 2.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及其他部位(如肺、皮肤)的隐球菌感染。可用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艾滋病人及器官移植或其他原因引起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艾滋病人可服用本品维持治疗,以预防隐球菌病的复发。 3.粘膜念珠菌病:包括口咽部、食道、非侵入性支气管等粘膜念珠菌病、肺部念珠菌感染、念珠菌尿症、皮肤粘膜和慢性萎缩性口腔念珠菌病。可用于免疫功能正常或免疫功能受损患者。 4.急性或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 5.对接受化疗或放疗而容易发生真菌感染的白血病病人及其他恶性肿瘤病人,可用本品进行预防治疗。 6.皮肤真菌病:包括体癣、手癣、足癣、花斑癣、头癣、指趾甲癣等皮肤真菌感染。 7.可用于皮肤着色真菌病的治疗。

氟康唑片
氟康唑片

本品适用于以下真菌病: 1.全身性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血症、播散性念珠菌病及其他形式的侵入性念珠菌感染,如腹膜、心内膜、肺及泌尿道感染。也可用于恶性肿瘤、特殊监护病人、接受放、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受到其它易致念珠菌感染的因素作用的患者。 2.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及其他部位(如肺、皮肤)的隐球菌感染。可用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艾滋病人及器官移植或其他原因引起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艾滋病人可服用本品维持治疗,以预防隐球菌病的复发。 3.粘膜念珠菌病:包括口咽部、食道、非侵入性支气管等粘膜念珠菌病、肺部念珠菌感染、念珠菌尿症、皮肤粘膜和慢性萎缩性口腔念珠菌病。可用于免疫功能正常或免疫功能受损患者。 4.急性或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 5.对接受化疗或放疗而容易发生真菌感染的白血病病人及其他恶性肿瘤病人,可用本品进行预防治疗。 6.皮肤真菌病:包括体癣、手癣、足癣、花斑癣、头癣、指趾甲癣等皮肤真菌感染。 7.可用于皮肤着色真菌病的治疗。

氟康唑片
氟康唑片

本品适用于以下真菌病: 1.全身性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血症、播散性念珠菌病及其他形式的侵入性念珠菌感染,如腹膜、心内膜、肺及泌尿道感染。也可用于恶性肿瘤、特殊监护病人、接受放、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受到其它易致念珠菌感染的因素作用的患者。 2.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及其他部位(如肺、皮肤)的隐球菌感染。可用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艾滋病人及器官移植或其他原因引起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艾滋病人可服用本品维持治疗,以预防隐球菌病的复发。 3.粘膜念珠菌病:包括口咽部、食道、非侵入性支气管等粘膜念珠菌病、肺部念珠菌感染、念珠菌尿症、皮肤粘膜和慢性萎缩性口腔念珠菌病。可用于免疫功能正常或免疫功能受损患者。 4.急性或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 5.对接受化疗或放疗而容易发生真菌感染的白血病病人及其他恶性肿瘤病人,可用本品进行预防治疗。 6.皮肤真菌病:包括体癣、手癣、足癣、花斑癣、头癣、指趾甲癣等皮肤真菌感染。 7.可用于皮肤着色真菌病的治疗。

氟康唑胶囊
氟康唑胶囊

适用于以下真菌病: 1.全身性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血症、播散性念珠菌病及其他形式的侵入性念珠菌感染,如腹膜、心内膜、肺及泌尿道感染。也可用于恶性肿瘤、特殊监护病人、接受放、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受到其它易致念珠菌感染的因素作用的患者。 2.隐球菌病:

氟康唑胶囊
氟康唑胶囊

本品主要用于以下适应症中病情较重的患者:1.念珠菌病。2.隐球菌病。3.球孢子菌病。4.用于接受化疗、放疗和免疫抑制治疗患者的预防治疗。5.本品亦可替代伊曲康唑用于芽生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的治疗。

相关文章 更多»
肉芽肿性炎隐球菌病
肉芽肿性炎隐球菌病

肉芽肿性炎隐球菌病一般指的是隐球菌病引起的肉芽肿性炎,可以影...

疾病相关 更多»
糖尿病用药有什么方法减轻副作用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来控制血糖水平。然而,一些糖尿病药物可能会引起副作用,如低血糖、体重增加、胃肠道不适等。以下是一些减轻糖尿病药物副作用的方法:-饮食调整:保持均衡的饮食对于控制血糖和减轻药物副作用非常重要。建议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避免过度饮酒和摄入过多的咖啡因。-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减轻体重,增强身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减少药物的用量和副作用。-药物调整:如果副作用较为严重,可以考虑调整药物的剂量或种类

徐文明 副主任医师
疾病专区 更多»
寄生虫病
蛲虫病 包虫病 蛔虫病 钩虫病 绦虫病 肝吸虫病
免疫缺陷
艾滋病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联合免疫缺陷病 抗体免疫缺陷病 遗传性补体缺陷病 先天性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
传染病
肺结核 腮腺炎 麻疹 猩红热 百日咳 流行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