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底多间隙感染
口底多间隙感染的症状

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常出现口腔、面部的红肿、疼痛,症状的范围会逐渐扩散,皮肤会出现发硬、水肿等情况。患者还常出现舌运动不便、语言、吞咽和呼吸困难,患者有体温改变,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疗,患者还会出现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等。不同类型的口底多间隙感染的症状也不完全相同,各有特征性表现。

典型症状

1、化脓性口底多间隙感染

早期常在某舌下区或下颌下区开始红肿和疼痛,继而很快扩散到整个口底、舌根、咽喉和上颈部软组织。局部表现为皮肤广泛性红肿、压痛、浸润发硬及可凹性水肿。口腔半开,舌下区肿胀,舌体被抬起,流涎,并伴有舌运动不便和语言、吞咽困难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全身中毒症状十分明显。

2、腐败坏死性口底多间隙感染

除上述共同症状外,还有以下一些特点:常因机体抵抗力差,细菌毒性强,使感染的扩散更为迅速。炎症区的组织较僵硬、苍白,有可凹性水肿和皮下气肿,呈捻发音。常有舌根水肿,压迫会厌,易出现呼吸困难及窒息。患者多呈半坐位。因全身抵抗力差,全身中毒反应明显,甚至体温反而升不高(38℃),白细胞计数可以不高。更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3、凝固坏死性口底多间隙感染

较常见于儿童,多在麻疹、肺炎和中毒性肠炎之后发病,因炎症侵犯血管壁引起出血和小动脉栓塞而出现深褐色的组织凝固性坏死。坏死块脱落后,创面无脓,常露出下颌骨、肌肉、唾液腺等。

并发症

如窒息、脓毒症(旧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心肌炎、纵隔炎等,危及生命。

疾病相关 更多»
胆囊萎缩到多小为严重

胆囊萎缩并没有绝对“缩小到多小即算严重”的固定数值标准,但当胆囊长径小于3厘米、前后径小于1厘米,或胆囊几乎完全失去正常形态、仅剩薄层纤维组织时,通常提示病情较严重,需高度重视。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正常成人胆囊长径约7-10厘米,前后径约3-4厘米。当胆囊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长期刺激发生萎缩时,其储存和浓缩胆汁的能力会显著下降,影响消化功能。若萎缩至上述范围,往往意味着胆囊已失去正常生理功能,且可能伴随胆囊壁增厚、钙化,甚至存在癌变风险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喉镜一般下到多深

喉镜的插入深度通常在0.4至20厘米,具体深度因检查类型、患者体型及检查目的而异。喉镜检查是耳鼻喉科常用的诊断手段,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喉镜,观察喉部、声带、会厌等结构的病变情况。间接喉镜检查时,医生将镜片置于舌根部,通过反射光观察喉部,无需深入喉腔,插入深度较浅。直接喉镜检查需将喉镜插入喉部,直接观察病变,插入深度一般在10至20厘米,具体取决于患者体型和检查需求

杨海弟 主任医师
多梦是抑郁的早期症状吗

多梦可能是抑郁的早期症状之一,但并非所有多梦都与抑郁直接相关。抑郁早期常伴随睡眠障碍,而多梦作为睡眠质量下降的表现,确实可能出现在抑郁的早期阶段,但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抑郁的核心症状包括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等,同时可能伴随认知功能损害、躯体症状及睡眠障碍。多梦若伴随情绪低落、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自我否定等表现,需警惕抑郁可能。但多梦也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如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焦虑症等。若多梦持续存在且伴随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专业评估明确病因

徐莉萍 主任医师
儿童一旦感染上诺如病多久发作

儿童一旦感染诺如病毒,通常在12至48小时内发作,但具体时间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不同,多数集中在24至48小时这一区间。诺如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感染后病毒会在肠道内迅速繁殖。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病毒复制速度可能更快,导致症状出现更迅速。多数儿童在接触病毒后12至48小时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典型症状,部分儿童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性表现。发病初期呕吐症状可能较为剧烈,随后腹泻逐渐加重,大便多为稀水样或糊状,每日排便次数不等

李兰娜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