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平时的刷牙习惯、不正规的口腔治疗经历等情况,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牙龈的色、形、质的改变,但无牙周袋、无新的附着丧失、无牙槽骨吸收,结合辅助检查的结果综合做出判断。
诊断依据
1、龈缘处牙面有菌斑、牙石,疾病主要限于龈缘和龈乳头。
2、牙龈色泽、形状、质地的改变,刺激后出血。
3、无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
4、龈沟液量增加。
5、龈沟温度升高。
6、菌斑控制及其他刺激因素去除后病损可逆。
鉴别诊断
1、早期牙周炎
牙周炎也可出现牙龈出血、颜色改变等症状,二者区别主要是磨牙及切牙的邻面有无附着丧失、有无早期的牙槽嵴顶吸收。边缘性牙龈炎应无附着丧失,牙槽嵴顶的骨硬板完整连续。
2、血液病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均可引起牙龈出血,且易自发出血,出血量较多,不易止住。血液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3、坏死性溃疡性龈炎
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的临床表现以牙龈坏死为特点,除了具有牙龈自发性出血外,还有龈乳头和边缘龈坏死等特征性损害,可有口臭和假膜形成,疼痛症状也较明显,而边缘性牙龈炎通常无自发痛和自发性出血。
4、HIV相关性龈炎
HIV相关性龈炎在HIV感染者中较早出现,临床可见游离根缘呈明显的线状红色充血带,称为牙龈线形红斑,附著龈可有点状红斑。在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后,牙龈的充血仍不易消退,艾滋病患者的口腔内还可出现毛状白斑等,血清学检测有助于确诊。
室性早搏是指心脏在心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异常心搏,它通常发生在心脏的室上部。室性早搏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频繁室性早搏,就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的症状,如胸闷、气短等。造成频繁室性早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可能和心脏疾病有关,也可能和其他因素有关。一些初步认识到的常见原因包括:心脏肌肉收缩过早或过强、应激、过度疲劳、咖啡因、药物滥用等。频繁室性早搏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的症状,如心慌、胸闷、气短等。然而,大多数情况下,频繁室性早搏并不危险,只是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适
房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的是心房提前发生的电活动,导致心脏提前收缩。房性早搏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心脏结构异常、心脏疾病、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精神压力等。对于房性早搏的治疗,主要取决于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潜在的病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观察和监测: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房性早搏,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或动态心电图监测,以观察早搏的频率和变化